第03版:社会广角

云和持续擦亮调解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梅明益

“非常感谢老郑,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这么快就帮我们把事情解决了,我们也顺利地拿到了工资。”近日,当事人小苏感慨道。

小苏所说的老郑,就是县人民调解协会会长郑云成。据了解,前几天,在老郑调解室内,郑云成成功调解了一起劳动纠纷案件。来自云和的小蓝和四川的小苏属于雇佣关系,由于只存在口头协议,两人发生矛盾,事实认定和责任划分存在较大难度。郑云成凭借多年的调解经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经过数小时耐心细致地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长期以来,基层矛盾纠纷的妥善处理一直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县人民调解协会的聚合作用,联合专业法律人士、社区志愿者(社工)和各行业代表,组建了一支专业素质高、覆盖领域广的调解队伍,为筑牢基层稳定防线提供了强大助力,郑云成便是其中一员。

郑云成,这位人民调解领域的资深工作者,1988年参加工作,1997年开始参与食用菌行业调解工作。2011年至2024年在元和街道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期间,他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多起,另有490余次口头协议调解,是人民调解领域公认的行家,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浙江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即便退休后,他依托老郑调解工作室,仍然奋战在调解一线。“对于我来说,调解这份工作意义重大,我也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特别是每次调解成功后看到当事人的笑容很欣慰。”郑云成说。

为进一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助力全县社会治理,在队伍建设上,郑云成表示,将继续发挥“联”帮带作用,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提升其法律素养与调解技巧;在调解方法完善方面,工作室将灵活运用直接调解法、背靠背法等多种技巧,根据案件与当事人特点精准调解。同时,建立反馈机制,不断优化调解工作,打响云和调解金字招牌。“虽然我退休了,但老郑调解工作室这个平台还在,我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带出更多的‘老郑’‘小郑’,推动云和调解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郑云成说。

据了解,目前,县人民调解协会共有专职调解员38名,协会下面有老郑调解室、阳光调委会、刘彬调解室、诉前调解等多个专业性调解组织,以及交通、医疗、物业、劳动等行业调解平台。2024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1837件纠纷,成功调处1835件,涉及金额超1.05亿元,其中42件为疑难复杂及重大纠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多元调解机制建设,进一步扩大调解队伍规模,吸纳更多专业人才,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不断探索创新调解方法,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部门的协作联动,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持续擦亮云和调解金字招牌,为云和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保驾护航。”郑云成表示。

2025-04-11 15 15 今日云和 content_543062.html 1 3 云和持续擦亮调解金字招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