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同一日,我区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推进会。防疫的背后,其实是一道现代化城市治理的考题,普陀怎样交答卷?
开年迎大考!史无前例!但这是一道必答题,而且是一道必须得高分的答题。
大考当前,区委区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决策、精密部署,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会上,区委书记张立军强调,必须做到关口前移、提前介入、主动监测。精准排查、物资储备、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信息发布这些“关键动作”要早做、做好、做实。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的战争。兵贵神速,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
1月22日,我区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疾病防治、重点人群摸排稳控、公共场所防控、信息宣传舆情管控、后勤保障6个组,明确职责,高效运转,建立“上午会商、下午连线、晚上汇总”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全面履行责任,全面分析研判,全面制定预案,全面落实措施,切实高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发现重点人群后怎么隔离、怎么看护?”“数据来源、统计方式不同,造成彼此之间信息有差异,怎么解决”“基层急需防护物资,可以从哪里调拨?”这是领导小组的一场日常协商会。一个个问题被抛出、解诀。会商会总持续到凌晨。
多方会商为下步整体疫情防控工作定准了“调子”,确保全区步调一致,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落细。视频连线会议也改变了各镇、街道、管委会“各自为战”的情况,让疫情防控信息能上传下达。
“突袭之战”,检验“平日之练”。疫情的“不打招呼”“不请自来”让人猝不及防,更能检验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和精神品格。怎么才能在与疫情管控力与疫情传播力的赛跑中赢得宝贵的应对时机,关键在于“快”的速度、“准”的精度和“狠”的力度。
“准”。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做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点位都精准有效,不留盲区,要求决策者必须精准了解一线情况,审时度势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有效查漏补缺。疫情期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指挥,及时发声指导,掌握疫情、精准决策。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坚守岗位、履职尽责。
“快”。科学建制、靠前指挥之下是坚决有效的执行力。“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量化细化、闭环管控”“存量防扩散、增量防输入”……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区委区政府快速反应、果断出手,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阻断第一波传染源。
疫情最开始,每天的形势都在变化,防控工作也需随时调整、因情施策。1月24日,领导小组发出了第一号通告,暂停开放景区景点和宗教文体场馆;关停影剧院、网吧、KTV、浴室、酒吧等公共活动场所;取消了所有群体性文化体育旅游活动;暂停区内所有旅行社、酒店、民宿接收新的团队和旅客;暂停大规模聚会聚餐活动,阻断了因人员聚集造成的疫情蔓延扩散。
“快反”之下,我区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大排查,快速掌握了从重点疫区来普陀的人员信息,及时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底数清了,就为以后的防控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狠”。面对非常之“疫”,采取非常之“策”,如何行“策”也是关键。要堵住漏洞、不留死角,就必须做到狠抓落实、令行禁止。疫情发生后,我区对小区(村)的封闭式管理进行了各项细化规定,严格封住了一道道“小门”,就是守住了千家万户的“健康之门”。
管理要“狠”,执法也得“狠”。疫情影响期间,我区依法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实施诈骗、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预防控制措施、编造传播与疫情有关的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2月4日,两名居家观察人员随意外出被拘留9天;3月13日,我区宣判全市首例涉疫情诈骗案,被告人张某某因在疫情期间虚假销售口罩,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疫情影响期间全区有3人因传播网络谣言被公安部门拘留。“违者严肃处理”向全社会传递了动真碰硬、不容有失的严肃态度。
上下同欲者胜,疫情的态势向着平稳可控发展,根据省委要求,我区迅速行动,坚持“疫情图”和“复工图”一起看,一起抓,让企业动起来、城市转起来、时间抢回来。此后,我们看到,“海陆空”联动把远在云南、四川等地的员工接回普陀,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题;看到了道路上的一个个卡点撤销,让载着原材料、产品的货车跑起来,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保障;看到一项项优惠措施相继出台,从多维度为小微企业减成本、降负担、注活水、促发展。
普陀,重启“发展键”。这背后是一种底气,更是一种担当。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上下同欲、万众一心,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将常态治理优势转换为应急治理效能,则体现了抗疫过程中的“普陀速度”“普陀智慧”。科学、高效、精准,为我们赢得了这场战役的先机,也是我们决战决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