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大山有记忆

□缪群舟

秋天的黄杨尖天高气爽,枫叶似火。野果树枝头沉甸甸地缀满了红的、紫的、乌的果子。秋阳暖暖的,照得人仿佛穿行在春涧小路。

山风欲来,记忆犹新。五十年前的那个秋天,山上来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学生。他们背着粗布袋子,拎着竹篾篮子,扛着乌亮铁锅子,绕过崎岖山路,到达了黄杨尖顶峰。孩子们激动地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这嘹亮的歌声顿时响彻在整个黄杨尖上空,回荡在黄杨尖的群山深谷。

他们是一支秋游野餐的队伍,来自大山下的松山小学,一会儿大家就忙开了,自行分队、分组、分工。男生们像机灵的小猴搬石头垒土灶,找水捡柴。女生们像勤快的小蜜蜂淘米,炒菜,烧饭。小伙伴们快乐地做着大自然的小主人。那些不会烧柴火的女同学被浓烟熏得睁不开眼,直流泪水。有的男生们在不经意间脸上涂上锅煤,黑一块,白一块,像个唱大戏的小演员。大家有说有笑吆喝得特别开心。

一阵开饭的哨子响起。小伙伴们吃着亲手做成的饭菜,特别有味,特别清香。忽然,一位五年级的男生坐在地上很伤心地哭了。这时走过来一位戴眼镜穿一件灰色中山装,两鬓露出几根白发的中年老师。他是五年级的班主任夏敏辉,他弯下腰,蹲在地上,耐心地问清事情缘由:他们五人组合,其中一位同学捡柴时路走远了,没有听到开饭的哨子声。回来迟了,看到锅里的饭菜全空了,四个同学把饭菜吃光了,有一位同学吃了三碗多米饭。他又饿又气,就坐在地上大哭。夏老师没说什么,用手摸摸吃了三碗饭的同学的头说声:“傻孩子。”起身瞧着周围同学锅里剩饭也没了,就拉起还在抽泣学生的手向附近部队的驻地走去。孩子一边走一边用袖子擦着泪水。走不了多远,孩子狂甩掉老师的手,坐到路边草地上不走了。夏老师停住了脚步,蹲下身子,坐到学生一旁,小心挪开孩子的手,发现他的手背被藤刺划破了几道血口。他掏出手帕为孩子包扎上,从口袋取出两粒大白兔奶糖,放到孩子的手掌上。奶糖是大女儿在他回学校时执意塞到父亲口袋,是叔叔从上海寄给她的生日礼物。女儿不舍得多吃,留给父亲两粒,取手怕时夏老师才记起来。孩子太饿了,剥开糖纸就吃,浓香的奶糖让孩子心情平静多了。夏老师扬起学生的手说:“走,找饭去。”孩子满怀期望跟上老师。他们到食堂和战士说了情况,小战士为学生煮了一大盆香喷喷的水饺,卫生员战士也为学生包扎了伤口。当两人走出部队营房时,学生仰起头对老师露出了笑脸。倘若不知情的人见到还以为山上走着一对父子呢。

返回路上,年轻的陈香云老师疑惑地问夏老师,为什么不批评那四个学生。夏老师意味深长地说,秋游登山一年一次,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他们会早早起床,有的学生早饭也没吃就到学校。几个小时的爬山,又扛着笨拙的锅子,已经很累很饿了。他们又在长身体,胃口好,饭量大,多吃点饭也是常事。恰当时候,找他们谈谈就可以了。

香云知道夏老师家有四个女儿,三个正在上学。妻子长年在家养病,家中一切都由大女儿打理。他平时生活极简单,冬天时只穿一件单衣单薄的旧棉袄,外套总是一件褪色的中山装,那件中山装一穿就是一个冬天。故他对农家的孩子多了几分关爱。学生做错了事,他从不大声训斥,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常说身教胜于言教。

有段时间夏老师看到学生每天只捧课文书,没有其他课外读物,就和校长商量开展了一次“学雷锋捡废铁”的活动。各年级老师和学生把捡到的废铁兑换成现金,再把现金换成课外读物。学生在午间和班队课到阅览室读自己喜欢的读物,以激发学生了解课外知识的兴趣。活动结束后,他写了一篇演讲稿,题目是《美丽的政治之花结成丰硕的经济之果》。文章开头写着:黄杨尖上顶青松,山下孩子学雷锋。这篇演讲稿让这个不起眼的松山小学获得一次校级先进。

星期天夏老师很少回定海的家。他会带上几个学生或者独自去爬山,上松山村清子湾、日树湾、牛鼻岭,累了坐在山中地头看老农种菜、种豆、种麦、种瓜、搭棚、砍柴,与老农聊天、聊地、聊山、聊水、聊人、聊事。然后,他把自己登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成文字,作文课读给学生听,让他们体会如何描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描写山中自然的景色而文章内容不会空洞。

一次放午学。香云老师刚要跨出校门,后面传来一声“陈香云”的喊声。香云回头一看是夏老师。他微笑着说:“恋爱了。”香云心一惊,脸上红晕一阵,含羞低着头,眼睛只看地,像个犯了错误做了错事的学生。“星期六下午我看见你送一位年轻的海军战士在车站。他上车时,你不断在车窗外招手是吗?要好好把握哦,去吧!”话语里充满着一种父亲的亲切。香云点点头,飞一般地跑出校门。这时她可担心了,这样的传闻八卦是大家热门的话题,夏老师如果将她的秘密传开,那可好事多磨了。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个学期过去了。香云老师知道夏老师是个可信赖的人。

暑假一晃过去了。新学期开学时夏老师已经调往别的学校。数年也没见到他。香云想也许缘分是注定的,走过就走过了。人海苍茫重逢真不容易。怪不得南唐李煜留下:“别时容易见时难”的诗句。但是夏老师曾经走过的那段生命历程将会留在松山村的那片土地上。因为大山有记忆。

2024-11-22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507080.html 1 3 大山有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