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鮟鱇鱼的最佳时节一般是冬季,即民国时期《定海县志》中提到的“冬初最佳,至春则味减矣”。在普陀,能与“咸齑黄鱼”这道名菜一较高下的就是将咸齑与鮟鱇鱼同煮,前者能激发后者的鲜味,汤汁乳白,肉嫩如冻,令人恨不能大快朵颐。此外,将咸齑与鮟鱇鱼鱼籽、鱼肝同烧,也是地道做法。鮟鱇鱼食量惊人,致使其内脏超负荷运作,肝脏更是大到惊人,重量甚至能达到全鱼的四分之一。这种“囫囵吞枣”式进食法反倒让鮟鱇鱼鱼肝的口感变得饱满、肥美、爽滑,没有丝毫腥味。在很多老饕眼里,其与陆上精品鹅肝有得一拼。
善于烹鱼的普陀人还时常将鮟鱇鱼扒皮去头,酱烧入味,或晾晒成鮟鱇鱼鲞再行蒸熟、烘烤、与肉同烩食用,也会将其与豆腐一起炖汤,或是腌制煎炸,各具风味。其鱼肉还可以打成茸泥,制成鱼松、鱼丸。鱼皮可以制胶,鱼肝可以用来提取鱼肝油,鱼骨能作为加工明骨鱼粉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