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对早日实现残疾人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目标做出部署。就业对残疾人而言不仅是解决生存问题的主要方式,也是残疾人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并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普陀区残联全面把握“八八战略”的深刻内涵,践行“八八战略”的路径举措,始终沿着指引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进,坚持重视残疾人就业问题、关爱残疾人群体,全链条助残优环境,全社会扶残成风尚,确保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残疾人一个都不掉队,残疾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一、坚持统筹布局,当好助残纾困的“服务员”
近年来,我区各部门通力合作,聚焦特殊人群就业难的问题,依托残疾人之家规范化提升建设,通过开展特色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活动等措施,拓宽多元化就业途径。目前我区共有残疾人之家9家,为131名在就业年龄段内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庇护照料服务。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1家、小微型1家,实现全区各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全覆盖。除了带给残疾庇护人员家的温暖和快乐以外,还积极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让他们在共富路上有更多的获得感。一是全力保障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扎实做好残疾人稳定就业省级民生实事项目,为了达成“前方企业安置有力度,后方基地安排有秩序”的工作目标,按照“经济状况、年龄、进机构时间”等综合因素,商议通过《残疾人之家“帮扶性就业人员”列入帮扶名单顺序说明》,相对公平地推进残疾人之家学员有序纳入帮扶性就业队伍。二是进一步挖掘残疾人之家内在潜力。在手工编织藤包的基础上,丰富机构内部的辅助性就业产品的开发,结合非遗的绘画布包、文创T恤,以及海岛片残疾人之家结合当地资源开展农疗基地、水产衍生品等,以此进一步增加残疾人的收入,充实机构照料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凸显普陀特色,当好政企互动的“联络员”
区残联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我区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少、企业安置残疾人积极性不高等客观因素。一是探索残疾人帮扶就业新模式。在与财政、人社等部门沟通基础上,根据“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原则,深入全区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重点央企国企了解用工情况和用工需求,与区内重点企业达成接纳残疾人帮扶性就业的相同共识。创新建立“用工企业—人力资源中介—残疾人之家—残疾人”的残疾人异地按比例就业工作链条,从根本上破解“三类残疾人”就业难题。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187人,其中稳定就业70人,招录残疾人公益性岗位5个,均作为残疾之家内部管理人员,发挥了较好地自信自强自立的典型模范作用。残疾人就业率从54%提高到61%,青年残疾人就业率从34%提高到50%。二是提高就业岗位匹配度分析。鼓励企业成立残疾人就业岗位库,开发适合残疾人劳动力个性化需求的岗位,有效利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等线上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搭建沟通桥梁,与残疾人就业推荐形成联动,实现线上招聘、求职双向互动。
三、做好开路先锋,当好政策落地的“宣传员”
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得到了残疾人之家机构以及广大残疾人家属了称赞和拥护,特别是社保的缴纳和稳定的工资收入,让残疾人家庭感受到到他们也是共同富裕的参与者。一是加大入企宣传力度。紧紧抓住劳务派遣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企业这个关键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网络。加大与区外市内的民营企业的联系联络,加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走访宣传,重点在政府部门、学校、医院、国有企业,积极传导政策解读、助残理念普及等宣传内容,确保残疾人帮扶性就业政策人人知晓,力争扩展区外市内的企业资源,为我区更多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二是积极推动多元化、高水平残疾人就业扶持工作。加大政府对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扶持激励力度,全面推行全国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企业“不见面”审批,全程线上办理、提交审核。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为残疾人做好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作,引导和带动更多残疾人士走上就业创业的道路,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化能力,助力残疾人实现少跑腿,深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全力护航残疾人走稳走好就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