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平安根基在基层 化解纠纷促稳定

——读《习近平浙江足迹》有感

□ 中共舟山市普陀区委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书记 任清祥

20世纪60年代,诸暨县枫桥区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上的一面旗帜。2003年11月25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指出:不断创新“枫桥经验”,必须着眼工作大局,在统筹发展中丰富新鲜内涵;必须营造法治环境,在依法治省中取得明显成效;必须相信依靠群众,在执政为民中践行根本宗旨;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完善制度中实现长治久安,使“枫桥经验”在维护浙江社会稳定中显示更强的生命力。

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事关社会安定、城乡安宁、群众安乐。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创新,积极探索解决基层矛盾纠纷的正确路径和有效方法,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要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基层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的主要场所。我们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彻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主线,积极发挥镇街和村社两级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网格、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检察室以及村民小组、乡贤会、老年协会、慈善会等各类组织的领导,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得到巩固和强化。二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村社党组织书记作为“带头人”, 要承担起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带头贯彻落实“逢一进格”“逢五进格”机制,完善“民情工单”制度,以常态化开展组团服务进网格、进村社、进小区“三进”活动为抓手,经常性排查矛盾纠纷,梳理形成“基层矛盾纠纷问题清单”,建立“挂账销号”制度,确保日清月结、动态清零。三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基本点。我们要秉承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的原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挥“地缘、亲缘、业缘”“三缘”优势,充分运用“解释、解决、解气”“三解”工作法,常态化开展走访联系、矛盾研判等工作,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预防新的矛盾纠纷产生。

二要以效果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定纷止争的工作能力

一要提升治理能力。突出发挥“自治”的内生力,发挥老党员、乡贤、企业家等群体作用,带头搭建群众围绕基层痛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的平台,在畅所欲言中碰出“金点子”“好方法”,让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推动大部分的矛盾纠纷消化在基层。要强调“法治”的硬实力,在基层广泛开展法治教育讲座,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在法治的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的习惯。要注重“德治”的软实力,注重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智慧,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讲堂、红黑榜等载体作用,打造群众精神文化家园。二要提升预防能力。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把着眼点放到基层矛盾纠纷前置预防、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来,围绕人、地、物、事等基础要素,深入细致滚动排查婚恋家庭、邻里矛盾、上学就业、劳资债务、涉疫就医等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早。要牢牢把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主动权,由“事后调”向“事前防”,由“事找我”到“我找事”方向转变,做到矛盾提前预警、信息提前掌握,动态提前知悉,最大限度消除隐患。要加强对本地发生的敏感和重点信访案件等具体案例的研究剖析,分析辖区内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特点、易发多发领域,反思不足、补齐短板。三要提升服务能力。要以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为导向,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小岛你好”海岛共富等中心工作,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幸福食堂”建设以及市容市政管理、物业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的可能。要进一步发挥“基层治理四平台”支撑作用,统筹运用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浙江解纷码”等信息系统,加快“海上枫桥”浙里矛调应用迭代升级,强化线上事件流转、数据汇集、综合研判等工作,从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要以联动为抓手,进一步形成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一要强化多元体系。以社区(村)、镇(街道、管委会)、区中心“三级联调”为主轴,强化镇(街道、管委会)、村级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主阵”作用,基层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逐级上报,切实构建起矛盾化解的“136”格局。要优化流程,加强衔接,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工作体系。要以人民调解为基石,畅通诉调、警调、检调、访调、援调等多条渠道,完善金融、建筑、房地产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内部调解机制,形成全方位的多元化解模式。二要强化多级联动。要进一步发挥“攥指成拳”综合效应,深入实施“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针对突出矛盾纠纷协调、群体性上访事件维稳等方面问题,做到快速响应、精准处置。要健全“民呼我为”工作体系,聚焦基层高频民意需求,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模式,真正实现“呼”得便捷、“为”得高效。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培育,分层分类开展好各级人民调解调解员的初任培训,鼓励调解员通过上挂下派方式提升业务水平。三要强化多方参与。全面整合调解资源,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加大治理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力度,重点扶持发展治保维稳类、专业调处类、居民互助类等社会组织,建立重大矛盾纠纷化解联席会议机制,完善律师调解制度,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的作用。针对海上矛盾纠纷,要充分发挥“海上老娘舅”调解室、老章海上调解室、骨干“东海渔嫂”调解员等调解品牌的作用,按照“赋权”“赋能”“赋誉”强化保障措施,切实提升调解质效。

2023-11-17 ——读《习近平浙江足迹》有感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04007.html 1 3 平安根基在基层 化解纠纷促稳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