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据统计,自海上“融治理”中心运行以来,各类矛盾纠纷现场处结率提升19.6%,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数智赋能促平安
今年6月28日,沈家门街道开展船东船长“面对面”安全教育培训,为150余名渔船船长上了一堂生动的海上安全警示课。这是沈家门街道积极强化矛盾纠纷源头管控的一个缩影。针对海上矛盾纠纷“源头预防难”问题,街道积极抓好“出海前、航行中、归港后”三个环节。
出海前,依托“法治渔港”,开展渔民普法学法、法律体检,在休渔季开设“伏休课堂”集中培训,拓展“海上讲习所”远程教学模式,多渠道多元化开展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等专题学习,每年轮训涉海涉渔人员200余人次,系好渔民平安出海“第一粒钮扣”。同时,依托“智航远洋”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建档审查远洋渔业企业出海船员信息。2022年以来预警阻断重点前科、精神病史等人员出海风险13人次,纳管轻微问题人员42名,实现“陆上矛盾隐患不下海”。
“科技手段的应用,既提升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更增强了预警预测预防的能力。”夏毅说,航行中,针对海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难”问题,街道坚持法治支撑、数字赋能、多元协同,推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托海上社会治理中心“科技管控港”“大综合一体化”海洋执法、“海上枫桥”浙里矛调等系统,实现海上矛盾一站受理、调处流程一体运行、分析研判一图展示。积极打造“枫调渔顺”人民调解品牌,创建“小螺号”矛盾纠纷收集信箱,在舟山国际水产城、沈家门海鲜夜排档等处设立“渔港枫警”“平安沈心”人民调解工作站(室)。截至目前共调解各类纠纷3486起,涉及金额2542万余元,调处率达100%。沈家门街道还与10余个省内外沿海涉渔地区建立人民调解跨域协作机制,设立“海上共享法庭”,近三年共处置海陆各类纠纷4500余起,涉及金额4435万余元,海上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