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现在的普陀,依旧沿袭了“造好船”的衣钵,凭“一艘船”扬帆四海。近年来,普陀船舶修造业以绿色、环保为底色,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不断向高端领域突围。浙江东海岸船业承建的7800车位汽车滚装船交付;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利用自研的移动端“修船掌中宝”,仅用20多天完成全球最大滚装船修理;中远海运、鑫亚船舶、龙山船厂等跻身全球修船十强企业;绿色修船“普陀经验”成功入选国务院第六批向全国复制推广改革成果……普陀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修船基地,绿色修船占比65%,每年外轮修理量达全国四分之一。
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也进一步运用到作业渔船的提质改造中。65艘“引领渔船”在普陀下水,船上各种人性化、智能化的设施设备,让船员们的海上生产生活更舒心更安全;普陀自主设计打造的、首批以玻璃钢为主要材料生产建造的渔船奔赴生产作业一线,船身锃亮无锈、航行轻快、马力强劲的同时更加安全可靠,成为海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座港揽八面风。借力借势浙江自贸试验区东风,普陀主动融入油气全产业链,在全国首创“同一商品编码下保税燃料油混兑”“不同税号下保税燃料油混兑”“一船多地多供”等业务,先后完成国内首单内锚地和外锚地综合海事服务,通关时效比肩新加坡……在东海海域,每日往来于此进行保税油加注的船舶络绎不绝,普陀的“加油生意”也越做越大。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喜迎高端邮轮“招商伊敦”号,舟山加入“海上文游”大家庭;台贸码头圆满完成首单鲜活水产品进口业务,正式启动“海上巴士”专线,海事服务体系也逐渐完善。
“一条鱼”跃千里浪。随着渔船的更新迭代,普陀人的逐浪之旅正向着深蓝进发。从1985年第一艘渔船奔赴西非开始,历经30余年的发展,远洋渔业已经成为普陀海洋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也带动了水产品存储、保鲜及精深加工领域的提质增效,助力“一条鱼”游得更远、游得更稳。普陀海鲜通过冷链物流进入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电商行业风生水起;“普渔乐”渔需物资采购服务平台横空出世,一“键”解决渔民出海前“急难愁”……
蝶变不止在海洋经济领域。近年来,普陀围绕“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现代品质海岛大花园、现代社会治理新样板”三大发展定位,奋力践行“八八战略”,齐心奏响共富乐章,社会经济得到新发展。沈家门渔港重塑“十里繁华”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年以前,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揭开了普陀借海扬帆的历史。千年以后,一座现代化港城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矗立于东海之滨,捧出愈加璀璨的“东海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