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其中,桃花岛加快推进传统景区转型,精心描绘全域旅游蓝图,依托现有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了“剧本杀”“全息投影”等特色旅游项目,推动“桃花猫”等文旅IP转化。2022年,桃花镇累计接待游客28.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7亿元,旅游产业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此外,桃花岛还积极培育打造特色产业,建设柑桔、桃子、茶叶、海带等普陀名特优产品重要产地,加快推进小桥头田园综合体、茅山村普陀水仙种植基地、海上桃花源阡陌未来农场等特色项目,以产业发展带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渔民群众增收致富。
蚂蚁岛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及渔民群众转产转业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2007年,蚂蚁岛抢抓港航资源大开发机遇,引进了造船工业,开启了海岛的工业化道路。2018年6月,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启动,开启了海岛红色旅游发展之路,截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接待学习培训团队共2586余批次,79565人次。
为巩固“双转”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渔民减船转产及渔船更新改造工作,近年来,区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持续把牢渔船“新建关”“更新关”,渔民“准入关”,不断加大“病老”渔船清退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老旧、木质、小型等生产效益低、安全风险大的渔船自愿淘汰,坚决清理对海洋水产资源杀伤严重的帆张网渔船。我区还持续加强“三无”船舶查处力度,不断织密织牢“三无”监管网,加强渔民养老补助,强化渔业安全管理。
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国内捕捞渔船1325艘,相较2003年3479艘减少了2030艘,减幅达61.9%,累计压减功率180894.3千瓦。
■记者手记
此次深入桃花和蚂蚁,听退捕上岸的渔民群众畅谈转产转业后的幸福生活,深切感受到了“双转”政策支持带动下,我区渔民生活质量、渔村人居环境发生的可喜改变。
近年来,我区海岛渔村的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新兴业态“多点开花”,曾经在海上“讨生活”的渔民群众通过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学习培训、创业实践等,步入了旅游民宿、直播带货、特色农产品培育等新行业。收入来源的进一步巩固,就业致富渠道的日益丰富,让他们“上岸”后的生活有了着落、更有了奔头。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关于做好渔民“双转”工作的殷殷嘱托,化为了普陀持续深化“双转”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坚守为民情怀,尽心竭力帮助退捕渔民再次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