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蔷薇科的草莓起初与“葛公”一样,也被世界各地的人们视为药用植物。而我们如今食用的草莓起源于欧洲。14世纪,法国人试种了一些草莓植株,并研究归纳出森林草莓的种植方法。经过两个世纪后,欧洲人使用这种方法广泛改良栽种草莓,不过依旧是以药用为主。
17世纪初,英国人找到了一种“弗州草莓”,随后在英、法两国栽种。一个世纪后,又有法国人从南美洲带回了一种“智利草莓”。他们将两种草莓杂交后,产生了新品种,即“大果凤梨草莓”,便是现在所有人工栽种草莓的始祖。它兼具前者的大果和后者的强抗寒性、香味浓和色泽鲜丽的特性,并以极快的速度风靡全球,登上了“水果皇后”的宝座。
我国拥有14个品种野生草莓品种,是草莓野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其中就包括被称为前文提到的森林草莓和近年来刚发现的峨眉草莓等。不过,如今在国内栽种的都是上述这种“大果凤梨草莓”的衍生品种。经由上个世纪初的几次引入,“大果凤梨草莓”逐步在国内“扎根”。上个世纪50年代,多地开始将这种草莓作为经济作物进行栽种。而70年代,我国又从欧美多国和日本大量引进草莓品种,栽种遍及各地。
从1951年的俄罗斯侨民引入一种叫“维多利亚”的草莓植株至今,我国草莓栽种历史也不过百余年,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为“短、平、快”的栽种特性,国内的草莓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到了1995年,我国草莓栽种面积已经达到了55万亩,而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这个数据已经跃迁到了220万亩以上,总产量也突破了350万吨,总产值超过350亿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全球草莓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
在栽种的形式上,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草莓栽种基本都为露地栽种。80年代初期地膜栽种逐渐普及,之后又演变为了小拱棚栽种。90年代开始,草莓种植户开始使用塑料大棚及塑料日光温室。如今,我们普陀多地的草莓种植园依旧沿用这种培育模式。
我们舟山的草莓种植也是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初也是零星种植,这个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是在2005年之后。
笔者曾向星云农场的负责人包巧巧了解到如今展茅地区主要栽种的草莓品种:其中被人们称为“奶油草莓”的是源于日本的一种叫作“章姬”的草莓品种,也是该国现在主栽的品种之一,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的。这种草莓植株长势强、株型开张、丰产性好,果实长圆锥形、淡红色,味道浓甜芳香、柔软多汁,也因为其太软不耐运输,所以更适合游客郊游采摘和短途售卖。另外一种也源自于日本,由“章姬”和“幸香”两个品种杂交选育而出,叫作“红颜”,也被人们称为“巧克力草莓”。它相较于“章姬”,果实更为浑圆,也更为坚硬,方便长途运输。此外,该农场还栽种了一种表皮雪白的“白雪公主”草莓,颇受买家欢迎和喜爱。
据她介绍,草莓的种植过程并不简单:封草旋耕之后,在当年9月份将“三叶一芯”的草莓苗定植打底肥。定植后,如果遇到天气干燥一天两次滴灌浇水,反之一天一次。等到第28天,草莓苗就会长出新叶子,紧接着在10月份中旬左右就会抽花絮。之后,培育人员要在大棚内放蜂授果保证坐果率,还需要疏花疏果,通过营养调节确保果实养分。草莓果实一般会在12月初成熟可供采摘,而果实成熟期会一直持续到次年6月。
目前,星云农场的种植草莓面积已经达到40余亩,自去年开始采摘以来,日均在150公斤以上,基本能够达到在200到300公斤左右。
作为“早春第一果”的草莓,不仅味美鲜甜,而且还有清凉止渴、健胃消食的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更是成为很多农户提高经济效益的首选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