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骋 通讯员 李辉 钟宜燃)记者从区教育局获悉,开学后,针对如何让“阳康”后的孩子科学恢复锻炼的问题,各中小学、幼儿园体育运动课程有所调整,不少学校都制定了阳光体育锻炼方案,逐步恢复学生体能。
记者日前在普陀二中教育集团武岭校区田径场看到,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着静态拉伸等动作,只见同学们舒展手臂,神态轻松。在课堂上,老师多次询问学生运动后是否有不适,并观察学生的面色和表情。结束运动后,老师还要求学生把手搭在自己的手腕上自测心率,检查是否有心率过快的情况。
据介绍,为避免 “阳康”后的剧烈运动,普陀二中教育集团武岭校区各年级体育课均进行了调整,减少了运动量,以技能训练和体育游戏为主,不安排学生进行剧烈运动和强度较高的体能训练。“计划用几周的时间进行体能恢复,后续将根据学生身体排摸情况进行调整,逐步恢复到常态化要求。”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缪峰表示。
普陀小学也调整了阳光体育锻炼方案。老师们将班级的学生分为AB两组,分别对应“没有阳过”的学生和“阳康”学生。上午大课间,A组学生依据学校制定的路线在操场跑步,B组学生则有序排队围绕教学楼散步。下午小课间,AB两组学生共同参与足球操练习后,A组学生进行足球技能练习,B组学生则做低强度的拉伸运动。“如果遇上雨天,班级里的A组学生进行踢毽子、坐位体前屈等体质健康项目的练习,B组学生会在走廊上进行拉伸运动。”普陀小学教师潘灵云说。
同时,普陀小学的体育课内容、体训队训练等也都作了相应调整,以保证学生在校能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阳康’学生在症状消失、抗原检测阴性后的两个星期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适当的恢复性体育运动锻炼,随后再逐步过渡到低强度活动、中等轻度活动、中等强度练习,最后回归到正常的体育锻炼。”普陀小学体育教学组组长范纯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