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全国最早的远洋鱿钓发展地区,也是当前最大的捕捞生产基地、远洋自捕鱿鱼输入口岸及主要加工地区之一。2021年,我市远洋鱿钓企业达到29家、专业远洋鱿钓渔船420艘,远洋自捕鱿鱼海关报关产量达到了38万吨,占到我市远洋自捕鱼总产量72%,更是占到全国鱿钓产量60%以上。
2016年,普陀鱿钓企业就已经达到18家、远洋鱿钓渔船246艘,捕捞鱿鱼18.9万吨,创产值14.4亿元。普陀远洋鱿钓船的身影更是遍及东南太平洋、赤道渔场、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等4个大洋区,形成了以鱿钓产业为核心的集捕捞、加工、交易、科研、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追溯我市远洋鱿鱼海钓历史,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舟渔公司派遣改装后的拖网渔船远赴日本进行海光诱试钓鱿鱼成功后,拉开了我市乃至我国远洋鱿钓的序幕。
从1992年正式组建我市第一家远洋渔业资格企业——舟山市远洋(有限)总公司以来,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其他集体渔业公司和个体渔民积极参与远洋作业。自此,舟渔公司、兴业公司、普陀远洋、宁泰远洋等公司不断新建和购置各式超低温冷冻钓船、专业鱿钓船,列装新型钓机、传输带、大功率鱼灯、雷达、鱼探仪、导航设备和通讯设备,并且配置生产指挥船、运输补给船。其中舟山宁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鱿钓船更是获得了欧盟卫生注册,被列入准许进入欧盟市场名单,直接提高了每吨鱿鱼的销售价格。
持续革新的船舶海钓设备和技术将普陀远洋鱿钓产业推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更是成为了全国鱿钓领域的佼佼者。因此,中国渔业协会于2016年授予普陀“中国鱿鱼之乡”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