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植
我走过很多的路,遇到过很多的人,吃过很多的苦,没有知识一路风霜苦寒,弯弯绕绕,遭到社会无情的鞭打。当再次捧起书本,蒙头苦读,多年之后蓦然回首,能改变一个人窘迫的命运,知识才是唯一的通途。
节省贪玩的时光,多读一本书,多学一门知识,更多的时候是多了一门选择,多了一份改变的道路,多了一项迎难而上的能力,而不是被命运的洪流所裹挟,无处安放疲惫的身躯。
学生时代的我,成绩普普通通,学校普普通通,嘴里谈的却永远都是宏伟的梦想。那年的我们对未来迷惘,对现实逃避,总拿着各种借口去搪塞自己的不努力。
说的最多的无非是“读书无用论”——读书有什么用,某某老板小学毕业,某某老板初中毕业,不照样赚大钱,让那些硕士毕业的,博士毕业的,给他们打工吗?似乎那年的我们都有一个臆想,总结起来无非是读书差的都是当老板的命,开奔驰、坐宝马,读书好的都是“996”的打工仔,过着窘迫的生活。我们拿着那些凤毛麟角的成功案例去搪塞,去找借口,去虚度光阴,浪费了学生时代接触知识的大好机会。
如今,我再去回味那段时光,总觉得可笑之极。那些成功的案例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铸就的一批人。随着时代的越趋进步,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都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他们报着各种班,没有因为成功放弃对知识的探求。而那年眼光狭隘的我们只看到了“低学历高成就”却忽视了那些人背后付出的努力及对知识的渴望。
社会是最好的老师。毕业那年,我们几个同学总以为凭借着自己在学校“光鲜”的履历,找份年薪20万的工作先锻炼锻炼自己,总不是啥难事吧。跑了三场人才招聘会,得到的永远是等电话通知就再无下文的消息。那年,自尊心极强的我们耐不过口袋空空、饥不果腹的现实,要求一降再降。好不容易找了份网络公司的工作,通过了面试,原以为是谈笑风生的管理人员,结果却是:“先生,网站建设、B2B了解下吗?”拿着1500的工资,喊着“要上市”“一夜暴富”诸如之类不切实际的口号。因为没有知识,没有选择的机会,命运在那一刻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沟壑,一头是优等生,一头是普通生。
所有的苦,都是当年自己不努力学习的结果,开不了单就是饿肚子。那年吃着泡面的我对前途感到无比的绝望,对当年的不努力感到无比的懊悔。学历是敲门砖,能力是成功的阶梯,连敲门砖都没有,又如何去攀登那些阶梯呢?再则说,学习本就是一场修行,做一行干一行,行行出状元,连普通的学习都做不到,又何况去攀登那些难之又难的高峰呢?
因缘巧合之下,后来我去了普陀山,成了码头上普通的检票员,日复一日做着机械的工作,一眼就能望到退休之后的样子。那年,初中同学们硕士毕了业,去了投行,去了国外,去了大厂,因为知识,他们有所选择,才有所抉择。可以今天在腾讯,明天去阿里,后天去华为。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而我却只能窝在普陀山这一眼望得到头的地方,胸无点墨,没有退路,离开了这里,就只能饿肚子了。
我不甘心命运的车轮就这样从我身上无情的碾过,“读书无用论”只是失败者聊以自慰的借口罢了。知识就是这样,只要有恒心、肯付出、不怕累,无论什么年龄,努力和汗水总会在改变命运这条路上绽放绚烂的果实。于是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我发了疯的学习,学写材料,学写通讯稿,学写散文,所有能学的我都学,那年的我坚信,命运从来不会垂青毫无准备的人,学生时代不肯吃的苦,放弃了有所选择的机会,不用去羡慕别人,没有敲门砖,就自己制造敲门砖,现在加倍的努力,总会打开命运之门。
“机会”这个词,会在我们的人生中出现很多次,他会改变我们许多,而知识则是抓住这个机会的唯一钥匙。无论是在普陀山疯狂学写材料的岁月,还是后来吃建筑饭后拼了命式背规范的日子,从毫无一技之长,到文转理、理转工,受过社会鞭策的我,从来没有因为不是专业出来的,再拿着各种借口去搪塞,去放弃学习的道路。材料上不懂的翻遍了历年的讲话稿,规范与实际不懂的,去工地,去一线缠着别人教我。岁月不负追梦人,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胸无点墨,又何以立足人生,躺平躺的了一时,却躺不了一辈子。
普普通通人家出生,经历过太多的风霜苦寒,见过太多满嘴理想,听过太多的命运不公,却依然躺平的人。读书时候吃不了的苦,选择不了的命运,窘迫的生活,社会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切。但我的朋友,机会从来不吝啬那些准备好的人,而知识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怀才不遇只是暂时的,有所准备,才有所选择,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年龄,拿起书本,用知识去填充自己。对得起自己,不后悔,让自己不白来这人世间一遭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