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警惕“开学缴费”骗局

□通讯员 刘宇翔

目前,各大中小学都开学了,各班级群开始活跃起来。一些诈骗分子也开始蠢蠢欲动,“变着花招”对学生及家长实施欺诈。普陀公安结合辖区案件情况,整理了常见的2种开学季缴费类诈骗案件,提醒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冷静、谨防被骗。

冒充子女诈骗

今年5月底,市民刘女士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手机收到“儿子”添加QQ好友的信息提醒。刘女士不假思索地立即同意。在交谈中,“儿子”告诉刘女士,学校组织了清华大学培训班,自己想参加。

儿子要上进,当母亲的肯定支持。刘女士添加了“儿子”推荐的“教务处李老师”的QQ。在“教务处李老师”处,刘女士确认“儿子”说的情况属实,于是二话不说将5门课程总学费47500元转账至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内。

待转账后,“教务处李老师”表示,47500元只是单门课程的费用,并非总学费。刘女士察觉不对劲,马上报警。

近两年,该类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诈骗手段基本相似。不法分子假冒子女名义通过QQ联系家长,称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一旦家长上钩,骗子便会要求家长通过网上银行转账。

民警提醒,对于在QQ上收到子女要求缴费的消息,各位家长一定要立即电话联系核实确认,切勿贸然汇款。

冒充老师诈骗

近日,家住东港的谢女士在儿子班级家长微信群里看到班主任“李老师”发了一条“收费通知”:新学期开始了,要求每位家长缴纳190元的补习费,并以群内发红包形式进行收取。

读完消息后,谢女士和另一位家长并未多将考虑,直接将学费发到了群中。此时,有家长提出质疑,这种缴费方式是否合理。

谢女士想想不对劲,随即与李老师取得联系,这才发现群里的那位“李老师”原来是骗子,幸好群里没有更多家长受骗上当。

会出现这类骗局,可能是有家长的微信号被盗了,骗子通过被盗号者邀请进入该群,继而冒充老师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身,为班级家长微信群管理者的老师,一定要认真审核每位入群人员的身份信息,以防被骗子浑水摸鱼。家长对群内发布的学校缴费信息,要仔细核实真假,必要时电话联系老师,切勿盲目汇款。

2022-09-08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66859.html 1 3 警惕“开学缴费”骗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