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嘉莹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普及,如今很多中小学生都逐渐成为网民。网络世界鱼龙混杂,中小学生缺乏辨识能力,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这一点,通过网络来坑骗中小学生。
芮某是一名在校女中学生。8月16日晚,她在家玩手机时刷到一条“扫二维码进QQ群领红包”的短视频。她想着可借此赚点零花钱便扫码进群。进群后,芮某发现,该群被设置了禁言。随后一名“管理员”主动添加芮某,其他“管理员”在群里发图,内容是发红包捐款88元返现888元、捐款188元成功返现2000多元的例子。
8月17日中午,一名“管理员”在群里发了二维码。出于好奇,芮某用微信扫了该二维码,界面跳转显示“北京红十字会”,下面可输入付款金额。为了赚取零花钱,芮某向该界面付了88元。没过多久,“管理员”私信芮某,称她是未成年人,因她独自操作,导致北京红十字会账户被冻结28000元,需要拿家长手机审核解冻。
因害怕被家长骂,芮某赶紧偷偷地拿来妈妈的手机回到房间。该“管理员”打来语音电话,让芮某用妈妈的手机支付宝扫码。手机页面很快跳转至一服装商店界面,“管理员”让她添加30件商品后结算支付。芮某一一照做。
随后,该“管理员”再次让芮某打开购物App,搜索指定店铺继续购买商品。因付款需要人脸识别,芮某并未操作成功。该“管理员”提出让芮某去找父母验证。这次芮某并未照做。
当天下午,妈妈上班出门。芮某独自在家中回想此事,怀疑自己可能遇到了诈骗,便将此事告知了爸爸。爸爸表示这肯定是诈骗。晚上妈妈回家得知此事,以为女儿只是被骗了88元,并未当回事,直到手机收到信用卡被盗刷29000余元的消息,这才报了警。
目前,我区警方已立案侦查。
在众多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中,诈骗人员都是利用了受害人贪小便宜、受不了暴利引诱等心理。民警提醒市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请不要被对方所说的暴利所诱惑,更不要轻信“高额返利”“以一返十”等骗局。
目前,不少游戏充值诈骗、微信红包返利诈骗、网络兼职诈骗都是针对学生进行的,学生的防范意识也相对淡薄。家长及学校要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提醒其网络环境复杂,增强学生防骗意识。另外,广大市民在涉及金钱交易时,需提高警惕,切勿随意转账给陌生人,特别是在网上交友过程中,对方要求转账或引导投资时,更要提高警惕。
【民警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