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为老年人筑起反诈防线

□明德

近日,一位老人来到中国工商银行沈家门支行,要通过柜台给外孙女汇3万元钱。工作人员见他神色恍惚,就询问汇款用途,老人一会儿说给外孙女买车,一会儿又说外孙女在外遇到了车祸。工作人员起了疑心,立即想法联系到了老人的女儿和外孙女,结果证明老人遇上了诈骗。我区建立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机制,银行工作人员的一句“多嘴”询问,成功阻止了一起涉老诈骗。

眼下,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时发。有人或许会问,骗子为何觊觎老年人?这或许与老年人的特点有关。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既有阅历丰富、经验老道的一面,也有智力退化、知识老化的另一面。面对日新月异、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他们难免成为跟不上变化的弱势群体,哪能料到个人信息会被骗子掌握,于是就容易在骗子的“精准打击”下上当受骗。

针对这种情况,我区确立了“预防为先、以防为主、以打托底”的反诈工作理念,在严厉打击诈骗犯罪的同时,制定了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工作机制。就如以上案例,老人虽然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受骗,但银行工作人员警惕性高、责任心强,依然成功阻止。

除了专业部门和金融机构,全社会也应共同为老人筑起防诈骗篱笆。现在,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孩子还没出生胎教就已经开始了。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老年教育常常被忽视,“活到老学到老”未能很好地落到行动上。一些老人知识得不到更新,遇事就会真假莫辨、手足无措,进而成为各种骗子侵害的对象。

其实,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为小心谨慎,只要经常向他们传授防诈骗知识,完全可以做到不轻易上当受骗。在普陀,很多老人不但学会了年轻时无暇顾及的琴棋书画,还能跨过“数字鸿沟”,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这样有见识的老人,自然也会有防诈骗的抵抗力。

一些子女埋怨老人热衷于推销保健品的“健康讲座”,但也要反思一下,自己为老人健康花过多少心思?子女缺乏耐心、社会缺少组织,大家都不重视老年教育,骗子就会趁虚而入。

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只有几所老年大学是远远不够的,老年教育应当像兴办老年食堂一样,成为全社会关心的大事。毫无疑问,社区应当具备老年教育功能,让居家老人能经常性地在家门口听到各种讲座,学到各种知识。这样,面对用信息和知识“武装”起来的老人,各种骗子就难以得逞了。

2022-06-22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41648.html 1 3 为老年人筑起反诈防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