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女
城里的秋和春几乎没什么两样。地上的小草还在悠然地泛着绿,一些不知名的小花也在全身心地开着,大大小小的树木依然蓊郁葱翠。在这里,你闻不到万里稻谷的清香,更看不到枝头的累累硕果。要不是看到路上倏尔飞起的落叶,你绝然不会相信,秋已经光临了这座城市。“一叶知秋”虽可以道尽秋之百味,可真正的秋,却在我的老家六横岛。
六横的秋是热烈而博大的。每当秋风悄至,六横岛上的大地便会隐去她的本色,金灿灿的谷穗,红彤彤的高粱,银晃晃的棉花,黄澄澄的桔子……原本沉寂的田地,此刻马上就会骚动起来。车水马龙中不时有满载谷物和果实的机动车驶过,那有节奏的轰鸣声,像是农人欢快跳动的脉搏。田地里,到处闪动的是头戴遮阳帽的男男女女,就是他们,这样质朴辛勤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不断地滋润着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用点点滴滴的收获回报着家乡,诠释着人生。空气里,洋溢的是热烈。脸庞上,盛开的是喜悦。收割声、采摘声、欢笑声,交汇成一曲大自然独有的天籁。
六横的秋是静美而和谐的。每逢此时,所有的色彩便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忘情地释放着生命的热忱,共同把乡村打扮得满心欢喜:黄得彻底,绿得苍郁,红得浓烈,蓝得透明。一切是那么和谐而秀逸。路边的野菊花透露着一股桀骜不驯的野气,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开得正是热烈。秋风,一直有人指责为残酷无情,说它吹落了一个绿意盎然的世界,而我却要赞美它,是它的无限慈悲让衰落的一切回归故里,寻到了萌生的希望,去孕育一场更饱满的绽放。
六横的秋更是丰腴,更是令人销魂怡悦的。听同事饶有兴趣地说,小郭巨围垦区有一大批高粱地,现在成熟了,甚为壮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好多年没看到大批量的红高粱地了。于是,我要求同事开着轿车到小郭巨去欣赏秋日的红高粱。奶白色的轿车奔驰在宽阔的沥青路面上,路两旁的绿树在车窗外掠过,一阵阵的桂花香气随着风飘进车内,钻进鼻孔。车子经过20分钟奔驰,到了小郭巨第一期围垦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批成熟了的高粱穗,在阵阵秋风中摇曳着,在秋阳下闪烁着红色的光泽,高粱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告诉人们是秋染红了高粱……一位积峙村民指着前面的土地告诉我,“这批土地大约有1500亩,是由梅庄平承包的,上半年种油菜,油菜收上种高粱。这么大一批土地种植全靠机械化,机械播种、无人机施肥,自动化收割。”他沉思一下说:“老师我认识你,到油菜花开的时候,你再来这里欣赏油菜花,金黄色的一片,像是一大块黄色的地毯铺在地上,真是美极了。来六横旅游赏景的人络绎不绝,从花开直至花落,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啊!”我接着说,现在的景色也美啊。秋高气爽,火红的高粱,映红了前面的海,映红了后面的山,映红了美丽的六横岛……
田间旅游,同样能愉悦心情。我对同事说:“由你开着车,我们进行一次田间秋游吧。”秋天到了桔子成熟了,去双塘桔子园。我的同事,对去双塘熟门熟路,一会儿,车子就停在桔园的路边,我迈出车门,望着一棵棵桔子树,挂着一只只黄澄澄的桔子,有的枝桠被桔子压得像弯弓,风儿吹来,枝桠上下左右晃晃悠悠。似乎是在对秋天的谢意。正在摘桔子的果农向我们打招呼,拿着一捧桔子要我们尝尝。她说,这是新品种,皮薄甜味足。摘下来的一筐筐黄澄澄的桔子是装运到宁波去的,今年六横的桔子大都是装运到外地去销售。我记忆在六横岛最早发展果业的是在双塘大批种植桔子树,几年后,双塘桔子在普陀有点名气。
我们告别了果农,车子向杜庄村方向驶去。
沿路我看到金灿灿的晚稻,迎风翻起层层波浪,一行行翠绿色的蔬菜在车窗外闪过。车外的田野是多姿多彩,有金黄色的、淡黄色的、墨绿色的、蔚蓝色的、大红色的,感谢秋天给六横岛的田野编织成了彩色斑斓的大绸缎……
车子到了杜庄村口,停在古树下。杜庄村口有古老沙城,生长着一群古树。为保护这群古树,四周筑起了围墙,这些古树中我熟悉的有沙朴树以及黄连木,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有的树干粗得需三四个人合抱,古树虬枝盘曲,宛如手挽着手,根盘着根,根植于沙城里。无情的秋风将沙朴树叶扫了下来,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沙城上、树根的四周,一会儿落下的树叶堆积得厚厚的,软绵绵的,有几根枝丫落光了叶,只剩下赤裸裸的枝条条。到了春暖花开时,又绽出叶芽,我羡慕它们的生命力如此之顽强。杜庄古树群成了撩动人心的奇景。
“寒露”前后,是收获番薯的时机,六横农户是喜欢种植番薯,山坡地、旱地所种的番薯,现在可以收获了,我沿路看到农户挑着箩筐,抡起钉耙,把一垄垄的番薯掏出来,挑回家,让全家人享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谁都在不知不觉中,用时间的鼓点敲响秋的大门,我一直感谢故乡六横的秋,赐予我的恬静与丰盈。多少次的梦绕魂归,像是要穿越时空皈依童年。原来啊,故乡的秋一直在我回望故乡的眼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