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源头治理嘈杂之声

□大力

中高考期间,得益于职能部门的严管严治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自律,普陀进入了难得的“静音模式”,不仅让考生宁心静气,也让市民心旷神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安静的生活环境已成为美好生活的构成要件。这份安静,理当常态化。

常态化安静需要常态化执法。有关部门对噪音要保持“零容忍”,通过依法处罚、严肃整改来保障居民的安静权。针对噪音超标取证难、处罚难现象,还应抓住数字化改革契机,完善噪音监控网点建设,提升自动识别和实时取证能力。

要倡导静音文化。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些人之所以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多半处于“无伤大雅”的错误认知。一些广场舞大妈习惯把扩音器音量放大,可能也是认为这样才够“酷”。其实,不仅仅是读书人需要安静,大家都希望在“免打扰”模式下工作生活。把禁噪作为打造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之一,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让大家知道轻声细语是修养、轻歌曼舞是高雅,那么很多人为噪音就会减下来。

要依靠转型升级。从拖拉机到汽车,从燃油车到电动车,马路上的噪音越来越小。这说明技术进步是可以静音的。近年来,随着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普陀许多企业车间内“讲话基本靠喊”的现象不复存在。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一定能让城市更安静。

要形成制度倒逼。装修噪音时常困扰着居民,唯有全面推行精装房,才能从整体上消除装修噪音。眼下,制度推进之所以止步于“全装房”,一定程度上源于精装房在价格和质量上问题太多,且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监管到位、服务提升,让精装房受到普遍欢迎,进而成为法定交房方式,装修噪音就有望渐次消失。

2021-06-16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26656.html 1 3 源头治理嘈杂之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