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内需靠什么来激活?主要还是靠扩大消费。对于如何扩大消费,会议提出了“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等具体举措。
国家鼓励消费,是为了给曾经被束缚的正常消费潜力解绑。对宏观经济而言,扩大消费将促进整个经济链条的良性循环,对个人而言,积极的消费观能提升生活幸福指数。但是有“度”才能更“优”,在量入为出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消费,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攒钱和消费看似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实际上只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的生活侧面。生活的压力之下,有人为了更强的安全感,降低物质的欲望,避开消费主义陷阱,哪怕“抠门”一点也理所当然。收入允许的情况下,用金钱换取更优质的物质享受和更丰盈的精神愉悦也无可厚非。更何况,所谓“扩大消费”不仅是指量的扩张,更是指质的提升。目前来看,老百姓的基本消费面还是停留在吃穿住行这类日常开支上,真正改善型、品质型的消费占比还是比较低,而后者恰恰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经济格局的动力所在,所以把更多的钱花在更有意义、更有意思的事情上,才能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开启新的消费热点,带来新的经济发展动能。
我们提倡理性消费,既指花钱要量入为出,也包含以性价比为导向。物质的消费不能只看重外表,还要留意内在,除了颜值,更要有实际的价值,营销战术之下的所谓“高大上”不应是我们多掏腰包的理由,而那些非物质必须的柔性消费,例如学习消费、文化消费、精神消费这样的改善型消费、品质型消费应该提高占比。
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这不该是一道选择题,而应该是一道主观题,答案总是因人因事而异。消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应该凭借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消而不费,才能让赚钱与花钱保持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