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重“评时”更要重“平时”

□周言

又是一年岁末时,各单位都在忙着作总结迎考评。每次考评都如一次迎考,要想考出好成绩,临时抱佛脚未见得有用,关键还是在于平时学习扎实。

要检验一年的工作成效,必然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无体系便无标准,而检查考评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先竞优,更在于在梳理汇总中发现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以利于推进今后的工作。因此说,年终考评是对各地各部门一年工作的检阅。为了考出好成绩,被考评对象事先做些“临门一脚”的准备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只重“评时”而忽略了“平时”,那就舍本逐末了。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考之年”,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保障民生,各地各部门的压力都不轻。繁重任务之下更需要以务实求真的精神谋实事、求实效,那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形式主义做派,埋首办公室“想点子”“找路子”的懒政怠政,分散了走访群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精力,久而久之,工作就成了“花架子”,少了“含金量”。

其实,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考卷,只要基础扎实就不怕被考倒,正所谓“平时”工作足,“评时”就不担忧。我们的干部要从案头走向地头,用脚步丈量基层每一寸土地,只有把基层跑遍了、跑深了、跑透了,才能让每项工作都有落实、见实效。也正因为有了“平时”量的积累,才能有“评时”质的突破。

被考评者要摆正心态、端正态度,我们的考评体系也要更侧重过程与结果的相对应,少一点“纸上谈兵”,多一点实地走访,少一点流程格式,多一点靶向检查。只有评价体系更科学精准、讲求实效,才能发挥对实际工作的导向作用。

评结果、论成就,最终的考官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而是时代和人民群众,谁平时功夫深,谁临考玩花样,人民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有熬得了平时的“寒窗苦读”,才能从容面对“大考时”。

2020-12-24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73505.html 1 3 重“评时”更要重“平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