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雍正年间的普济寺住持源正进呈“瑞莲”

该批档案中,最早向大清皇帝敬贡白莲子的是普陀山普济寺僧人源正,这也是这批档案中唯一的僧人所奏档案(其他都为官员身份)。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初一,源正有“奏为普陀寺万叶瑞莲结子循例敬进并请圣安事”。从这一档案标题来看,“循例敬进”说明普陀山白莲子的进贡由来已久,雍正十三年也是按照惯例所献。雍正十三年这一次贡莲之事,杭州织造隆升也有一件题为“奏为恭代进呈白莲子事”的档案。今从普济寺僧人源正进呈“瑞莲”的档案内容看,里面的奏言很短:

南海普济寺臣僧源正、法雨寺臣僧明智跪请

皇上圣躬万万安,切普陀寺海印池内所有万叶瑞莲成颗结子,今循例敬谨进

呈谨奏

雍正拾叁年拾月初壹日

奏报的后面,有一个“览”字,估计是雍正皇帝御批。这一批瑞莲的敬贡,是普济寺住持源正、法雨寺僧人明智一起实施,同时借此祝“皇上圣躬万万安”。

源正和明智都是普陀一代高僧,对普陀观音道场的兴建颇有功劳,历代山志有传。

中赞源正,号天庵,湖广衡阳萧氏子。母罗氏,夜梦一老妪,手提鱼篮入门,遗一鲤鱼,觉而有孕。幼岁啼哭无常,闻金玉声即止。其父母屡次为他算命,都说寿数有亏。恐他早逝,其母忍泪含悲,将他送入杉福寺,在信先僧处剃染。二十二岁,心有所感,忽起参方之念,就往德山礼宾日,禀具后,从讲席习律,参遁云、频吉诸善知识,发明心要,于是遍游湖海。后得法于普陀绎堂和尚。

雍正七年己酉夏,受当道护法、合山耆宿公请,源正任普济住持。雍正年间,中赞源正不辞劳苦,协理官府兴建、修复大批殿宇,事迹载于碑刻。寂后塔于龙沙庵上。

法泽明智,俗姓许,福建漳平人。19岁受具足戒,历参名宿。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到普陀,受法于璿玑禅师,慧性圆明,顿悟玄机。雍正二年(1724)任法雨寺监院,戒行严卓,办事练达。雍正九年(1731),赐帑金重修前后二寺,法雨寺住持乐道以年迈告退,合山公举明智为法雨寺住持,经理钦工,有条不紊。历三年,全山殿宇,焕然一新,赴京谢恩,雍正大悦,赏礼优厚。

莲子虽小情意浓,普陀贡莲与普陀僧众感恩康熙、雍正鼎力支持佛国重建有关。康熙年间,朝廷屡发帑金,重振普陀道场。康熙三十八年(1699),朝廷帮助修建普陀寺,皇帝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寺。康熙去世后,雍正皇帝同样很支持佛国建设。普陀山最大规模的重兴工程,是在雍正九年至十一年(1731—1733),这三年时间,发帑金七万两,广集工匠2000余人,由原任户部左侍郎王玑监督工程,34名文武官员参与,重修普济、法雨两寺院,规模宏敞,沿袭至今。当时的普济寺住持正是高僧源正。源正劳苦功高,雍正十二年(1734)十二月,钦赐紫衣给普济寺住山行者心明,方丈源正等。次年,源正等借进呈“瑞莲”的机会,特祝雍正皇帝“圣躬万万安”,这也是表达感恩的一种方式。

早在雍正九年九月,御赐帑金七万两扩建前后两寺,中赞源正望阙谢恩,上堂拈香祝圣毕,曾说法道:“接诏迎恩个事,若天高地厚;建功立业源流,似山远水长。瑞气霭梅岑,祥光凝正趣。今晨丹诏临山河,蒙佛心天子发帑重修梵宇,直得孤峰起舞,顽石点头;以至万象森罗,无不均然踊跃。山僧忍俊不禁,特与诸人通个消息。且道知恩报恩一句,又作么生? ”起身合掌道:“莫谓圣恩何以报,大家努力透重关。”

2020-12-16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71159.html 1 3 ▶雍正年间的普济寺住持源正进呈“瑞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