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林深

端午佳节,各地的传统文化活动氤氲着浓浓的古早气息,着汉服、绣香囊、食粽子,一餐一饮、一服一饰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悠长韵味。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好端午节既是对传统的回归,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现代传播学认为,传播行为不是单向的,从输出到接受是一个环闭的链条。文化的传播与输出亦如是,输出只是起点,它必须经历合适的渠道,才能实现更广的覆盖面与更深的接受度。

“网络连通世界”,这些年新媒体端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传统文化产品在境外拥有超高人气。例如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就被外国网友评价为“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被我们忘记的那些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黄豆如何变成酱油、枝头花如何变成盘中美食、田中稻如何演绎中国式的面食文化,唯美的镜头语言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且打开了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户。

以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侧重于展示,但实际上,单纯的展示往往缺少灵动的生气与人间烟火气,尤其在跨地域跨国界的传播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这种展示式的传播接纳度往往不高。互联网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更多的通路,同时网端的特殊性也对传播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文化是活色生香的,是可感可知的。除此之外,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今天我们为什么会迷恋视频中那些笔墨纸砚、蜀绣锦织、桂花佳酿的制作技艺。那是因为这些流传上千年的古法制作体现的是中国式的匠心以及“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的价值追求,这些在现代依然会在无数人心中引起共鸣。

文化的内涵也许是亘古不变的,但是它在不同时代呈现的面貌一定是不同的。在多元化文化相互冲击的背景下,大到讲好中国故事、小到讲好普陀故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受区域影响力等因素影响,我们在文化传播能力上还存在短板,让文化走出去的方式还很单一,迫切需要发挥多种力量,实现多点开花、多路进发,让传统文化借助新兴传播手段焕发光彩。

每一件文化作品的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的,都凝结着精益求精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努力,秉持工匠精神来谋划创新,这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2020-07-01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7612.html 1 3 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