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云和“以坊带坊”组团发展激活“两山”转化路

本报讯(记者 叶珊珊)说到下饭菜,很多人会想到“老干妈”。在云和,“白鹤尖”这款下饭菜,用酱腌菜的传统非遗技艺,将云和梯田之巅的自然风味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凭借年销量1600万元的亮眼成绩单,它成功实现了优质山货的蝶变,更走出了从一罐酱菜、一间“共富工坊”,到如今“以坊带坊”的组团联动发展新路。

去年初,凤凰山街道后山村新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迎来新主人——张建芬,云和县鹤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位土生土长的“85后”新农人。“作为村企联建引入的共富项目,我们通过资源整合、农旅融合,打造集产品展销、食品加工、电商直播、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白鹤尖‘共富工坊’,有效对接村企两端供需,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双向奔富。”张建芬兴致勃勃地跟记者介绍着,仿佛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生态农业的未来蓝图。

在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提出后,不仅唤醒了乡村大地的生态自信,也唤回许多奋斗在外的游子重返家乡。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建芬毅然回到云和投资生态农业。“因为家乡一带向来都有腌制酱菜的习俗,就想用传统工艺把山野的自然风味封存,带到大山之外更远的地方。”怀揣回归乡土的初心,张建芬说干就干。“十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产品研发,和全国5所高校紧密合作,不仅推动酱菜工艺获评县级非遗,还陆续推出酱菜2.0版本、3.0版本,最新推出的‘我是你的下饭菜系列’更是做到了零添加,为消费者提供更天然健康的传统风味。”张建芬说。

如今,走进白鹤尖“共富工坊”农产品展销区,这里不仅有自营品牌“白鹤尖”酱菜,更汇聚了五谷杂粮、茶叶、山珍干货等100多款来自全县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比如润丰面条工坊的朱村土面,和我们的明星酱菜组合,量身打造了小包装的酱拌面条,在优势互补中进一步延伸了产品链条。”张建芬介绍说,目前,该工坊创新“线上线下”与“工坊组团”模式,实现年销售额达1600万元,每年通过农产品收购带动县域内合作工坊增收近400万元。此外,该工坊通过订单农业、房屋租赁、强村公司分红助力5个村年增收近40万元,吸纳3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辐射带动200余农户增收。

在石塘镇,雷雪珍作为在茶香中长大的第三代茶人,返乡创业成立疆来有茶“共富工坊”,推出“多彩石塘”茶叶品牌,坚持“生态+品质”理念带动村民开展生态种植,并以“企业+工坊+农户”模式,按照高于平均市场价的合同统一收购茶叶,解决茶农种茶的后顾之忧,有效带动周边300多户茶农增收致富。“今年,我们对工坊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接下来就要进入吊顶阶段了。”说到工坊的未来,雷雪珍眼里充满自信,“我利用自家闲置楼房进行翻新改造,弥补我们镇缺少一个综合性‘共富工坊’的遗憾,希望通过‘共富工坊’,带动更多村民、青年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今年以来,我县深化“共富工坊”建设,以“白鹤尖”“疆来有茶”“和先生”等农特产品“共富工坊”为核心,“以坊带坊”推动“优坊强坊”,联合县域“云和师傅”食用菌、润丰面条等8家工坊。一年来,通过“组团”销售模式带动工坊产品销售营收600万元。

2025-10-17 15 15 今日云和 content_581895.html 1 3 云和“以坊带坊”组团发展激活“两山”转化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