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回忆云和政工队

高采娥

我参加云和政工队工作,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但在这集体的熔炉里,对我的教育是深刻的,回忆往事,犹历历在目,使我终生难忘。

一九三八年春天,我与高华娟(我侄女)是在云和县战时干部人员训练班学习一月后,被分配到政工队工作的。那时政工队刚成立,队长是史之华,副队长郑新华、陈旭升(云和人)。记得当时参加政工队工作的云和知识青年有王亚夫、郑九如(郑求是)、叶乃珍、兰芬(畲族)、雷华(畲族)、雷俊英(畲族)、吴淑珍、许素鹤、阙达等。我们这批知识青年是在国难当头,怀着满腔革命热情,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当时有的人家庭生活条件富裕,但他们懂得“有国才有家”“国破则家亡”的道理,冲破家庭阻挠,毅然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对一向闭塞的云和小山城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跃进。外来青年有陆铭山、邱士才、陈曾善、戚国梁、唐庭榕、张醒民、丘沧溟、周舜儒等,他们都是一批热爱祖国、不甘做亡国奴、来自沦陷区的进步知识青年。

政工队成立不久,在队长史之华(中共地下党员)同志带领下,我们到各地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和“二五”减租宣传工作,同时兼搞一些农村调查。记得第一次出发宣传路线是:云和城出发到东溪乡睦田、云章、局村、溪口、长汀、小顺、石塘、朱村,然后又去正坳、高岩乡等。队员一律身穿灰布军装,背负简便行装,由一位高擎“云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队旗的同志为前导,排着队,一路行进,一路高唱抗战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大时代到了!大时代到了!祖国的青年们,快走上国防的前哨……

万里长城,长城外面是故乡……

嘹亮歌声,时起时落,响彻天空,响彻田野,吸引了多少田间劳作农民和过路行人!歌声激励着人们(包括我们自己)的抗日热情和革命斗志,使我们忘却行军的艰苦和疲劳。虽然有时一天要走四五十里路,有的脚底磨起了血泡,但大家还是乐呵呵、毫无怨言。每到一个目的地,都要调查当时是否已实行“二五”减租,以便开展宣传,还动员、组织妇女为前方抗战将士做军鞋,宣传踊跃参军,“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每天工作既紧张又非常愉快。

队长史之华同志是一位年轻、热情,工作认真踏实,善于团结同志,周到处理问题的好领导。当时政工队的战斗口号是:“工作即学习、生活即战斗!”在这战斗的集体里,我们生活严肃、学习认真、工作踏实,同志们相处友爱团结,互相开展批评,工作生活得相当有意义。那时史之华同志经常胃病发作,但他从不影响工作,也不同意同志们对他有一点特殊的照顾。

每到一个地方住下,都要召开群众大会,史之华同志亲自作抗日形势宣传报告。他讲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感动人,很有号召力,善于把人们抗日救国的热情充分鼓动起来。可惜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竟于一九四一年牺牲在日寇屠刀之下,叫人多么痛心!

王亚夫同志是政工队的一位好队员,他小学毕业,来队前在家务农。他身材魁梧,每回行军,队里书籍,宣传演出用的布景、道具,足有一担多,他总是抢着挑,经常为集体做好事。到了一个地方,他不顾休息,就在乡村要道、路口、墙上写宣传标语,还参加演出。他工作不怕苦,对同志态度和蔼。据说,他离开政工队后,去延安参加革命,后来病逝在延安,时隔四十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仍留在我的脑海里!

云和山城虽小,在抗日烽火中,党在这里培养、造就了很多革命干部。这批革命前辈,有的在革命征途中牺牲了,有的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的领导岗位上,继续为祖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呵!光荣的云和小山城!

1983年7月1日

2025-08-01 15 15 今日云和 content_567598.html 1 3 回忆云和政工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