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益鹏 通讯员 朱玲玲)“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将至,日前,科普中国团队受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委托,在云和开展防灾减灾公益宣传片拍摄工作。本次拍摄系统还原“6.11”成功避险案例,生动呈现基层应急管理员王朝云同志的先进事迹,全景展示云和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机制建设成效。通过将地域特色自然景观与基层应急实践场景有机融合,创新实现了防灾减灾宣传的本土化、可视化传播。
拍摄现场,摄制组深入王朝云所在的村庄,捕捉拍摄应急管理人员工作的精彩瞬间。大雨倾盆之际,大家都忙着往家里跑,应急管理员王朝云身着雨衣、脚蹬雨鞋,手持手电筒,在风雨中逆行巡防,以沉浸式拍摄手法全景再现避险当日的应急处置流程,直观诠释“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应急管理准则。
过程中,为立体呈现“天空地人网”五位一体智能巡查体系的技术应用,摄制组特别邀请了通信保障飞手协助拍摄。在飞手的熟练操控下,无人机自头顶呼啸而过,根据指令精准飞往指定区域。“无人机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既能突破复杂地形限制,又能提升风险识别精度,在录制宣传影片之外,此次拍摄还是一次对当前先进防灾减灾手段的集中展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除了户外场景,云和应急管理指挥大厅也是重要拍摄地。大厅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降雨量、卫星云图等关键信息,工作人员认真分析数据、研判灾情。“每一个数据、每一次讨论都关系着后续救援行动的开展,我们希望将这种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通过镜头传递给观众。”摄制组负责人说道。
“能参与宣传片拍摄,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作,我感觉很有意义。希望这部片子能让大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一起守护家园安全。”一位参与拍摄的应急管理员表示。在县内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拍摄工作联动多支应急救援、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队伍,串联各个关键场景,有效保障了各环节场景的真实性、连贯性。
据悉,该部公益宣传片将在各大媒体平台、社区等渠道广泛传播,通过具象化的工作场景和典型案例,系统阐释防灾减灾“三早”机制的科学内涵,提升全社会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相信在摄制组的精心打造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部宣传片将成为普及防灾知识、提升应急能力、构建全民防灾减灾共同体的创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