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荣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长卷中,浙赣会战是一段不容忘却的悲壮篇章,而发生于云和县与松阳县交界的方山岭战役,更是其中闪耀着英勇抗争光芒的关键一幕。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作为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历史档案的中央级宝库,馆藏超200万卷档案,涵盖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从其珍藏的民国档案第88军浙江丽水战斗详报之《松阳云和战役报告》(1942年8月9日,档案号787-12269)中,我们得以探寻方山岭战役的详细脉络。
1942年8月3日,局势骤紧。浙保三团由云和县金村向东南撤去后,松阳县八百余日军直窜石沧源,其先头部队约二百余人进抵茶排、蔡庄附近,与我88军62团第1营警戒部队激烈交火。至21时,我军凭借顽强斗志将敌击退,使其退回石沧源。
翌日10时,面对严峻的战局,军事部署迅速调整。62团全体将士全部推进至方山岭与荷树坞尖、山望排等一线,并派一部至石沧源等地警戒搜索;第61、63团于汤侯门、垟坑集结,准备迎敌;88军司令部移驻赤石镇垟田村指挥。13时,松阳千余日军由大竹溪经大岭头而来,分兵约300人进犯垟坑,于15时与我警戒部队再次接触,至17时仍相持不下。其大部窜至大阴村,另一部200余人也与我警戒部队交锋,我军虽节节抵抗,但敌进势汹汹,18时竟占领枯枝树下,我方退往山望排。入夜后,敌军乘我部署未稳,攻占山望排。所幸我石营及时赶到,分两翼夹攻,经过6小时恶战,于5日凌晨4时夺回山望排,敌我在枯枝树相持。
8月5日,我军夺回阵地后迅速整备。10时,步炮协同下,敌数百人由石沧源向方山岭刘营阵地猛攻。12时,枯枝树下之敌得大阴村敌军援助,步炮约八百人再攻山望排石营阵地。我石营奋力抵抗,给予敌人重创。14时,攻方山岭之敌被刘营击溃退往石沧源,而山望排方向战斗愈发激烈,直至18时才稍缓,敌我相持整夜。
6日拂晓,敌军在炮火掩护下再攻山望排。我石营各部与之反复争夺,至10时,山望排三度失而复得。13时后,敌军增兵二百余合力猛攻,16时再占山望排,我石营转移至桃子坑北端高地继续抵抗,与敌相持至夜。
7日拂晓,我军发起反击。李、丁两营由菖蒲尖向山望排西北攻击,62团刘营、石营也向山望排之敌进攻。敌军向桃子坑进犯时与李、丁两营遭遇,我军猛烈侧击,毙敌200余,敌人仓皇溃退,企图夺回山望排却未果,只得退回荷树坞尖高地顽抗至12时。
8日2时,各部围攻荷树坞尖之敌时,石沧源方向增敌数百人、炮四门,向62团刘营右侧猛扑。刘营正面迎击,邱副团长率部再攻荷树坞尖,最终击溃敌军并占领该地。62团还分头向百步等地搜索敌情,62、63团就地整理阵地。
方山岭战役,中国军队第88军(川军)新编21师、浙保三团,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利用地形优势顽强抵抗日军长达五天五夜,最终取得胜利。这不仅是对日军嚣张气焰的有力打击,更是浙赣会战中彰显中国军民抗战决心的光辉战例。
1942年,日军发动浙赣战役,浙江多地沦陷,省会杭州亦未能幸免。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为避日军锋芒,迁至云和县,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才迁回。方山岭战役的胜利,在那段艰难岁月中,为坚守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也为抗战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后人铭记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