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鲁雨亭:毁家纾难抗日殉国

□霍荔

鲁雨亭,原名鸿逵,1899年11月出生于河南永城山城集一个殷实的书香家庭。1920年,鲁雨亭毕业于河南开封宏威士官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奋笔写下《国难中敬告全国当局书》一文,发表于天津《大公报》,奉劝当局“立息内战,止戈言和”“牺牲成见,忍痛救国”。这期间,他认清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是社会上一切恶劣现象的根源,开始阅读马克思著作。马克思主义给他指明了方向,结束了他上下求索的生活,鲁雨亭决定追随共产党。

1937年10月,鲁雨亭担任永城县县长。在共产党抗日救国策略方针的感召下,鲁雨亭组织成立永城县民众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简称县动委会),开办青年训练班,组织工作团,动员民众抗日,在全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2月,在鲁雨亭的支持下,县动委会又根据县5个区的建制,把青训班学员分为5个抗日工作团,深入各区进行抗日宣传,掀起了全县抗日高潮。5月12日,鲁雨亭率领县大队和国民党一个连与进攻永城的日军血战竟日,此战虽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终因敌强我弱,永城沦陷。

在中共永城县委的帮助下,决心守土抗日的鲁雨亭变卖家产,购买枪支弹药,筹集活动经费,在永城组织抗日联防自卫队等抗日武装,并于1938年11月正式建立了永城县抗日游击队。在鲁雨亭等领导下,游击队活动在永(城)、夏(邑)、砀(山)、萧(县)一带,先后经过大小战斗20余次,队伍迅速发展到近千人,成了当地唯一真正的人民抗日武装,打开了芒砀山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1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永城一带,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鲁雨亭闻讯立即派人与新四军建立联系,并派30多名青年到支队随营学校学习,接受共产党的军政训练,并接纳共产党员到本部发展党组织,开办训练班,协助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打击日军。1939年8月,鲁雨亭作出重大抉择,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归编为新四军。他由衷地表示:“要救国救民及达到世界人类真正的和平与幸福,自己只有站在马克思、列宁的旗帜下,坚决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8月,永城游击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鲁雨亭担任总队长。9月,由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等介绍,经中共中央批准,鲁雨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他率领第一总队活跃在芒砀山区,打击日伪军。在几个月的战斗中,毙伤日伪军数百人,部队发展壮大到近3000人。鲁雨亭指挥下的第一总队犹如一只铁拳,狠狠地打击了日军,消除了阻碍抗日、鱼肉百姓的反动势力,直接威胁了徐州的敌人和陇海路敌之交通运输。

为挽回败局,驻扎在永、砀、夏、萧以及徐州、商丘的日军开始增加兵力、增设据点,形成对芒砀山区的包围。1940年4月1日晨,日军3000余人由永城、砀山、黄口、王白楼、宋河、张大屯等地向芒砀山区分进合击,集中扑向鲁雨亭第一总队大本营所在地山城集。上午10时许,敌人从四面包围了山城集,妄图一口吞掉第一总队。在鲁雨亭的指挥下,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第一总队指战员们迅速行动,与各路进攻之敌展开激战。

鲁雨亭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他同政委及参谋长一道,指挥部队抗击敌人的猛烈进攻,并按照计划将部队有秩序地逐步撤退到山城集内,命令指挥部转移至夫子崖。为了把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鲁雨亭又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除一部分向北突围外,他亲率特务连及其他部队自山头冲下,向西南方向突围,在炮火的烟尘里抢占了李黑楼。

李黑楼是通往永城、夏邑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敌人纠集众多的兵力,配合着山炮、轻重机枪拼死争夺。鲁雨亭率领部队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在打退日军接连几次冲锋的战斗中,哪里战斗最激烈,鲁雨亭就在哪里出现,勉励战士,抚慰伤员。战斗进行了六七个小时,饥饿、口渴、疲劳强烈地袭击着每一个人。在打退敌人的第五次进攻之后,敌人不再冲锋,但子弹却仍不停地射击着。鲁雨亭思索后发出号令,率队冲锋,战士们从村边、路沟、墙后跃起,冲向敌阵,与日寇展开殊死的战斗。战斗中,一颗流弹飞来,击中鲁雨亭头部,鲁雨亭壮烈牺牲,以身殉国,时年41岁。

1942年,永城人民在芒砀山主峰南麓修建了鲁雨亭纪念馆。

2025-03-24 □霍荔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538366.html 1 3 鲁雨亭:毁家纾难抗日殉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