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丽佳 通讯员 周灵
“我们开放式小区停车很难,能不能给我们想个办法缓解一下?”“大蒲湾社区拆迁范围没有公厕,有些不方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近日,恰逢沈家门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日,群众走进联络站,反映他们的急难愁盼。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阵地,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面对这些反映和诉求,人大代表耐心倾听,一一记录下来。
开放式小区停车难,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顽疾。这些小区的停车泊位本身就不足,再加上缺少有效的管理,有限的停车资源无法最大化利用,造成停车秩序混乱。针对这个情况,去年以来,人大沈家门街道工委充分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促进多部门进站协商沟通,联动治理,共同推进解决开放式小区停车难问题。
过程中,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畅通代表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广泛听取社情民意,使问题的解决更加高效、更加符合民生实际。同时,“清单化”管理让跟踪问效更加有力有序,确保问题不解决,监督不停步。
去年,来自沈家门西片区的群众到联络站反映,希望在家门口开设一家幸福食堂。收到群众的意见建议后,人大沈家门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议事会成员进联络站点、入社区网格全方位“线下访”,依托代表码、联络站码全天候“线上联”,广泛深入听取民声、收集民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区民政局沟通、协商,制定进站方案。
在经过多方调研和仔细排摸后,区人大代表叶璐璐在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增设沈家门街道中兴社区幸福食堂的建议》,并迅速得到落实,让沈家门西片区的老人也享受到了幸福食堂的实惠便利。
在推进这项民生实事过程中,人大沈家门街道工委充分运用基层单元“七步工作法”,以“代表+群众”模式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维护民利,并打通了与职能局办沟通的关键环节,让“幸福食堂”各项举措更亲民惠民,得到群众认可,民生实事真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据了解,沈家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于2014年,下辖7个片区、23个选区联络点,68名人大代表,是首批省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培育对象。去年6月迁入新址,设渔都会客厅、民主议事厅、展示厅、人大讲坛、人大直播间、百姓聊天吧、办公室等功能区块,并以数字平台、数字服务的深度融合赋能人大工作迭代升级,以“传党声·惠民生·助治理·促发展”为特色品牌,按照“联络站+”和“周有接待,月有活动,季有讲习,年有述职”模式运作,为人大代表充分履职行权,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了重要平台,是沈家门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地。
接下来,沈家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群众路线、为民服务,以联络站点为阵地,织密一张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的基层网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生动的沈家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