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徐嘉骏

从国企干部到乡村领路人 履职为民显担当

□记者 胡晓

2月17日上午,在展茅街道黄杨尖村党群服务中心内,区人大代表、黄杨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嘉骏正专注地翻阅新一周的工作安排。一位村民熟门熟路地走进他的办公室,咨询宅基地审批事宜。徐嘉骏立即根据政策和村民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解答,并为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送走村民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村里协调处理一处变电站迁移的事宜。

从国企中层干部到乡村“领头雁”,徐嘉骏的转型始于2023年7月。当时,他毅然辞去国企职务,回到家乡黄杨尖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全身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短短一年时间,他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公司+村集体+农户+经营户”的利益共享机制,迭代升级了“免租、分成、成本平衡”的联合经营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同时,他积极推动“乡村运营提升+网红IP落地”相结合,打造特色主题市集,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吸引创业者在市集摆摊售卖“创意”与“梦想”。截至目前,黄杨尖村累计盘活闲置农房50余间,引进乡村业态46家,辐射带动农户就业300余人。

2023年,徐嘉骏成功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回忆起初任代表时的场景,他坦言:“当时只觉得成为一名人大代表很光荣,但对于具体如何履职,心里却没有底。”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区人大组织的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逐渐走上履职轨道,架起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是我们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所在。”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来自乡村的人大代表,徐嘉骏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结合渔农村发展实际提出意见建议。2024年,他提交了《关于完善黄杨尖隧道通车安全保障措施的建议》,提出增加隧道内照明亮度、增强交通标识标线、增设振动标线和警示灯提醒装置等具体措施。这一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为村民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徐嘉骏还准备了一份《关于加强社会群体对于<国旗法>的认知的建议》。这一建议的灵感来源于他在乡村的工作实际。近年来,黄杨尖村宅基地审批建房数量逐年增加,仅2024年就有超过40家。因风俗习惯,村民在建房过程中习惯悬挂红旗,且往往选择国旗。然而,时间一长,国旗破损、褪色却无人在意。徐嘉骏意识到,这反映了基层群众对《国旗法》的认知不足。他希望通过这一议案,推动《国旗法》在基层的普及,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徐嘉骏始终把村民的需求、乡村的发展放在首位;作为人大代表,他依托网格夜访、民生驿站等载体,及时了解群众急难愁盼。他说,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责任。无论是协调村里的大小事务,还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他都亲力亲为,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发声、为民服务”的承诺。

展望2025年,徐嘉骏表示,他将继续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立足本职、双岗建功,整体推进渔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为黄杨尖美丽乡村谋划更多的优质项目和产业,让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5-02-21 从国企干部到乡村领路人 履职为民显担当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530269.html 1 3 徐嘉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