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喜欢喝菊花茶,尤其是野菊花泡的茶。几枝干瘪的蔫花,煮壶开水,往茶杯里冲泡,一点一点舒展成一杯香茗。慢慢品一口,只觉一股冷香沁人心脾,那清新中夹杂着野味的芳香,让人有些神思如天马行空。心也在茶香里野了一回。
秋日的旷野是萧条的,因了秋风,更兼秋雨。
又到了一年深秋,野菊花开放的时节,去乡村采摘野菊花,乘坐的车子奔驰在老家宽阔的沥青路上。车窗外,秋风飒飒,凉意袭人。时间已是秋末,草木渐变枯黄,万物凋零。及目处,那一片片收割之后的田地,如盛宴之后的舞台,裸露着大片的肌肤。又见一簇一簇的黄,一丛一丛的黄,宛如耀眼的星星,散落在苍茫的天地间,格外醒目。不由得心生惊喜,是的,黄色的野菊花!
记起《礼记·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菊,秋月开花,野生种。花,是黄色的。菊,淡雅,脱俗,清逸,孤傲,悠然恬静,无欲无求,不争不躁。黄色是最辉煌、最明亮、最温暖的色调,使人愉快,温馨。
“野菊花”,因了“野”字,是那么的自由散漫的生长、自由散漫的开花,这里一簇,那里一片,开在曲折的田间小径边,开在贫瘠的山坡野地上,开在塘坝沟渠坎,甚至毫无畏惧地绽放在悬崖峭壁的缝隙间。
野菊花性格坚强,生长不择环境,不畏寒霜。不管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也不管是山坡草地还是湿地路旁,更不管是风雨中还是阳光下,她都能茁壮生长,激情绽放。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又有些招摇张扬,野性中含着娇羞,散漫却极为团结,争相开放,散发着清香,共同将秋天装扮得靓丽。
大地在经历了春的烂漫、夏的火热、秋的丰硕之后,将迎来冬的寒煞。在秋末冬初的时节,百花谢去,田野里唯有金黄的野菊花,傲霜独开,灿若云霞。正因为她是冬季来临前田野里最后开的花,所以会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引起人们对春、夏、秋三季的记挂。古往今来好多文人墨客都以野菊花为素材,赞美她,把感情抒发。如唐朝元稹的《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表达了其对野菊花的爱慕有加,而为后人所赏夸。
野菊花开芳香远,美好记忆比蜜甜。野菊花没有观赏菊的硕大花朵和缤纷色彩,城市难觅她的芳踪,花园更无她的地盘。她立足于乡村荒原。乡村生长的孩子对她有感情,因为野菊花陪他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天,遍地的野菊花便会染黄路畔,染黄田边。我和小伙伴们上学放学走在路上,看着金色的野菊花,闻着醉人的花香,便会情不自禁地唱起那首儿歌《野菊花》:“野菊花开金黄妍,扮靓祖国美家园。不怕冷风和霜寒,花香四溢醉千山”。有时还会信手折一束,拿回家插入瓶罐,细细观看。特别是女孩子,对野菊花分外喜欢,她们编花环,妆乌辫,惹得我们这些男孩子们嫉妒又羡慕。
野菊花虽然普通平凡,但作用却不一般。她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清热解毒,疏风平肝。花朵经过炮制后可以入药,可以泡茶喝,明双目、解心烦。记得小时候母亲眼睛不太好,到了秋季便会带着我去地边、沟壑、山坡、岩坎边摘含苞未放的野菊花团。我当时很不明白,便问母亲,母亲说:“晒干泡水喝,能明亮眼睛。”从那时起,我知道野菊花不但可以供我们观赏,还可以当茶喝,亮双眼。我对野菊花的热爱更是有增无减。
当我进入不惑之年,母亲视我工作繁忙,晚上不是办公就是看书,要我养成喝茶习惯,特别是喝野菊花茶。野菊花由母亲采摘来的,晒干,然后寄给我。
野菊花性寒,用来降火最好不过。我住老家时的邻居,每到秋天,必去山上采摘大量的野菊花,摊开在院子里,拣择,上笼蒸,晾晒,收藏。那时节,小小的农家院落,终日笼罩着野菊花略带苦味的清香。有人上火了,牙龈肿胀、咽喉疼痛,捏一撮放在杯子里,沸水冲泡,浓浓的一杯下去,停几个时辰就会见效。只是它味道极为苦涩,要喝下它,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喜欢喝菊花茶,尤其是野菊花冲泡的茶,端起了茶杯,喝了一杯又一杯。自母亲离世后,我自己采摘野菊花,自制茶了。
喝着野菊花茶,赞美野菊花。花如人生,人生似花。花开美丽,花谢从容。只想,淡如一枝野菊,在那繁华尽处,独自静美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