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大隐林吴

□成余庆

去展茅林吴,纯属偶然。

“贝碧嘉”过后,久旱的舟山获得了充盈的雨水补充。于是先前一些干涸见底的溪渠又闻泉水“叮咚”,引来“朋友圈”争先晾晒,其中最艳者,莫过于茶人谷。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天下午,想着朋友圈“溪流奔涌”的景象,就想去赏溪。无奈茶人谷太远,询问“度娘”,得知展茅有个叫“林吴”的村子里亦有溪流,于是驱车前往碰碰运气。

这是我第一次去林吴,先前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村庄。因此,比之它的邻居“路下徐”或者“干施岙”,它确实有些“小家子气”,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刚到村口,我就被几株大樟树给吸引住了。我一直觉得,一个村庄有没有历史,看看村子里有没有古树就一目了然。那一年去福州,我每每被它们村头巷尾的古榕树所震撼——但凡有古木的村庄,自是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之地。而林吴村农家院墙上,诸如“一池荷叶小桥横,笑指吾庐何处是”“菜花篱落谁家酒、缓髻长歌过小溪”的涂鸦之作比比皆是,更是让这个村庄增添了不少人文底蕴。

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潺潺的溪水欢快地流淌着——真不枉此行,我兴奋得溯流而上。溪流不是很深,毕竟一场台风带来的雨量不足以让它“万泉奔涌”,但对我而言,已经足够了,甚至说是恰到好处。因为,见惯了荆楚大地上的大江大河,我倒是对这种小河小溪情有独钟。

溪水异常清澈,一眼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溪边,偶遇一母子在水中嬉戏。年轻的母亲坐在溪边的折叠椅上,手捧书本阅读,将双脚浸入水中,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小儿脚穿雨鞋,手持网兜,在水中捕捞小鱼小虾,漾起阵阵涟漪。

沿溪继续前行。突然听见“哗哗”的水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帘瀑布挂在眼前。瀑布落差约十米,宽处约两米,听老农说,瀑布上面是一座水库,那里就是小溪的源头所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瀑布下面被冲击形成一个小水潭,水潭面积约五十平方米,深约一米,亦是清澈见底,无奈没带泳衣,不然定会入水嬉戏一番。

水潭四周绿树掩映,翠竹挺拔,空气十分清新,秋风也送来阵阵凉意,很是给人“空山新雨后,清气晚来秋”的感觉。正是午后时分,斑驳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浇洒在瀑布上,产生光怪陆离的景象,惹我驻足潭边,久久不肯离去。只是潭边亦多蚊蝇,不多时便将我叮咬得“千疮百孔”,无奈,只好顺溪而归。

出村的时候,回望整个村庄,发现村子正处于黄杨尖山麓下,整个村庄被青山怀抱,很是有虎踞龙盘之势。又听闻村子还是茅洋会议旧址,又平添了一股敬佩之情。

待此篇成文后,我百度“林吴”,发现村口本就有“大隐林吴”的石刻,不禁哑然失笑——想不到我随手拈来的一个文题,竟与它不谋而合,亦或“大隐”本就是它的秉性吧——这也与它小家碧玉的特质相吻合。

那么,就留待下次吧,下次再来,我不再管它叫“大隐林吴”,而要题作“大美林吴”,亦或“大爱林吴”。

2024-09-25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91957.html 1 3 大隐林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