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舟山市卫生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以来,我市共有5家市级医院、6家县级医院、10家乡镇卫生院和市急救指挥中心与市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完成结对,全域实施“健康方舟”海岛巡回医疗服务,各项改革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我市持续优化“1+4+12+X”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围绕“强本岛、提四岛、延小岛、优全域”的布局策略,积极构建全市“一轴、一高、四副、多节点”的医疗卫生设施空间格局。加速推进医疗资源扩容,在建、新建和谋划卫健领域重点工程项目23个,总投资逾50亿元,规划每千人床位数提高至7张。截至目前,舟山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PET-CT工程、市高压氧治疗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市口腔医院迁建工程基本完工,市妇儿医院门急诊楼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进度,普陀医院扩建、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等“千项万亿”工程按时序推进。
据介绍,我市已初步建成以数据中心、云网中心和交互中心为核心的市级“健康大脑”,实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诊疗记录、电子病历、检验检查、体检档案等数据的采集、交互与共享,完成大型设备检查基层预约2400余例、“共享药房”药品配送3800余例、“互联网+护理”服务1600余例。
此外,在省级医院的指导下,我市先后对40个专科实行“四提升一进位”帮扶,全面完成(影像、病理、检验)三大共享中心以及(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和16个临床专科项目的建设,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血管造影(DSA)介入中心、ICU、血透中心在个别海岛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为加快培养海岛医卫人才,省卫健委与市政府联合出台支持舟山医卫人才创新性培养使用八项举措,明确今年40名“省编市用”人员到舟开展医疗服务,完成“市编省招代培”人才20名,医学生定向委培扩面至市级医院紧缺岗位。今年以来,市级公立医院已选派103名医护技骨干赴市外高水平医院进修培训,遴选127名县乡两级医务人员参加“万医进修”行动。
持续深化“固定+流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全市10家乡镇卫生院与杭甬两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协作关系。同时,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服务“六统一”,制定村卫生室药物配备标准,包括常用药和急救药品,要求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置不少于80种;千人以上村卫生室药品种类不少于160种,其中低价药不少于20种。全市基层服务能力国家基本标准达标率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率分别达到91.67%、97.4%。全面启动“健康方舟·生命守护”巡回医疗行动,组建成立44支市、县、乡巡回医疗队,累计开展巡回医疗1570场次,服务群众4.5万余人次。
推进海岛院前医疗急救一体化,提升海岛急救网络,我市分别新建了普陀院前急救站(分中心)和定海小沙、普陀虾峙、岱山鱼山等院前急救点,完善岛际急救转运海空交通保障机制,加强急危重症患者院前信息传输,推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
(来源:《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