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意义重大。对一线干部而言,这项工作帮助他们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
典型案例通报,成为推进该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二季度以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和各地陆续通报了新一批典型案例。
一次次掷地有声的通报,放大了警示效应,推动各地各部门持续用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引导干部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更好激励担当作为。
(一)
二季度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平台首次转发了地方通报的典型问题。两次转发的通报,都剑指考核中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的典型问题。
来看典型问题的“典型症候”。
开展督查检查考核“名合实不合”。据湖南省通报,张家界市慈利县,随意将发文、开会作为考核指标。该县在制定2023年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时,将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路长制整合为“四长制工作督查”,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业务牵头部门未按计划统一部署开展。
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缺乏统筹。在云南省通报的曲靖市、会泽县案例中可以看到,2023年会泽县及其乡镇接受的督查检查考核中,市、县两级督查检查考核统筹不力,计划执行不严格,近90%的督查检查考核没有纳入计划管理。随意开展、集中扎堆情况较突出,存在同一事项反复督查的情况,给基层造成了较大负担。
有些地方擅自扩大考核范围。据浙江省通报,温州市鹿城区层层加码给乡镇(街道)设置超出其职能范围的指标任务。该区治堵办将上级对其的条线考核变成对乡镇(街道)的面上考核,在温州市要求该区“新增停车位9500个以上”的基础上提出“新增停车位19500个以上”,并设置“城市主干道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控制在2辆/公里以内”等指标,将涉及部门职能的一些考核指标转嫁到乡镇(街道),导致基层难以落实。
再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通报的银川市爱卫办搞“千分制”考评问题。今年3月,银川市爱卫办违规擅自开展健康“细胞”创建活动,并要求基层按照自治区爱卫办2020年下发的《宁夏健康“细胞”建设标准及考评细则》开展创建工作,完善档案资料。该《考评细则》共分为“健康社区”、“健康村”等7个板块,每个板块考评细则总分值均为1000分,考核指标过细过繁、不切实际。
这些不切实际、随意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无疑给基层增加了无谓的负担,必须力戒、防止。
(二)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调研中,走乡村、访社区,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念兹在兹,传递了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的鲜明信号。
今年1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紧迫性。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从今年工作部署的具体程度可见一斑。会议专门划出今年工作的具体方向,包括以下若干方面的重点:
着力纠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
着力解决精文减会、督查检查中的问题;
着力提升学习调研实效,进一步解决调研集中扎堆、只调不研等问题;
着力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持续推动典型问题整改,打破数据壁垒;
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简单“一刀切”做法,坚决防止“穷折腾”、搞“花架子”;
着力解决各种创建示范活动存在的问题,不做华而不实的事;
着力解决借调基层干部问题,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严控从县以下单位借调工作人员;
着力清理规范节庆论坛展会;
着力完善考核办法,推动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把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
着力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规范基层事务职责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审核把关。
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治理方向。
典型问题的通报,则一次次明确红线,让党员干部明白什么是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什么样的指标、任务、工作方式“不能有”,什么样的督查、检查、考核“不科学”。
二季度以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的3起典型问题,又一次给党员领导干部敲醒警钟。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切实际盲目下指标、定任务;工作顾“面子”不顾“里子”、重形式轻实效;简单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强推工作任务等问题。
如山西省有的市县层层加码摊派经营主体增长任务。2022年和2023年,运城市新绛县、晋城市沁水县等地方不顾自身实际、违背市场规律,以行政命令方式层层加码下达指标,强行推进经营主体数量倍增任务。
在上级强推下,部分乡镇(街道)为完成任务、应对考核,采取动员、代办等方式,以群众名义注册一些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经营主体进行充数,甚至出现一人注册20多个经营主体的情况。
(三)
放眼全国,各地都拿出了大力度和长效之策,把整治进行到底。
信息系统多头填报、过度留痕是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上海利用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干部减负、为基层治理增效。该市将市级部门面向居村的信息系统从38个精简至15个,在此基础上统一建设“社区云”全市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将保留的15个信息系统全部接入,实现一站式登录、一屏式使用、一门式办理、一体化查询。同时,推动市、区、街镇先从基层治理主题数据库获取数据,使居村尽量少采数、多核数,减轻基层负担。
在浙江,以重点领域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推进,一些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整治纠治。整治以来,该省已清理节庆论坛展会188个,压减率达82%;省级和省级工作部门创建示范项目、评比表彰活动分别压减84.1%、51.6%;全省县级以上机关(单位)清退借调乡镇干部1259名。
广东省通过制定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负面清单》,详细描述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便于各地区各部门提前预判、主动预防,坚决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负面清单包括政绩观、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调查研究、政务APP等12个方面78条要求。
比如政务APP方面,该省将强制要求下载安装、定期登录、统计在线时长和关注点赞、拉票刷票、转发评论,多头填报、重复索要数据,搞“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作为禁止事项。同时,广东省还持续跟进负面清单落实情况,通过提醒、约谈、通报等方式,及时纠治整改违反负面清单的问题,
为提高抓落实质效,湖南省则全面推行无扰督查。湖南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无扰督查进一步提高抓落实质量和效果的若干措施》。该措施规定,今后各级各部门开展督查检查均需“赋码”,统筹推进督查工作提质增效和为基层减负。
根据《若干措施》,所有督查事项必须统筹规范,经审核后通过“无扰督查”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码上落实”二维码,显示实施主体、时间、对象、频次等要素信息,实地督查时必须亮码,可扫码验证,未经赋码或读码信息不符合的,被督查对象可不予配合。今年,湖南省级层面督检考计划统筹压减率达46%,备案事项同比减少67%。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持续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走深走实,对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为基层减压、松绑、赋能,干部们才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访民情、办实事、抓落实。
(来源:政已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