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时来运转的土猪肉

如今的国人对猪肉的热情依旧不减,无论是家中还是餐馆、路边摊,都有以猪肉、猪骨以及猪内脏为原料菜品的踪影,烹饪手法更是五花八门。

上世纪六十年代,猪肉被定义为“六畜之首”。改革开放之初,猪肉消费就占到国人肉类总消费的八成。2014年,国内猪肉产量达到了5671万吨,占到肉类总产量的65%以上。2018年,国内总消费量达到5400多万吨,是羊肉消费量的十倍以上,同时也占到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另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家庭年人均猪肉消费量达到了30.5千克,同比增长13.2%。近年来,国内的生猪存栏量、出栏量以及猪肉产量更是稳居世界第一。2019年,我们浙江地区人均猪肉消费量达到22千克,位居全国前十,俨然成为猪肉消费大省。

然而,我们最常食用的白色表皮家猪,其品种却并非来源我国本土。国人驯化的本土家猪都是源于野猪,因此表皮或呈黑色,或呈花色。市场上这些白色表皮的家猪均是由我国上个世纪后半叶从苏联小规模引进的“大白猪”、英国的“约克夏猪”、丹麦的“长白猪”以及美国的“杜洛克”猪杂交、优化后的品种。引进培育这些外国品种的家猪主要是因为其生长速度快、体型更为壮硕、单只产肉量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洋白猪”的规模养殖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于猪肉的食用需求。

随着物质条件的富足,人们不再满足于这些白色表皮“商品猪”维持的“吃饱”,开始追求“吃好”。黑猪的优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它们的脂肪分布更为均匀,肉质更为细腻软糯,色泽也更为晶莹剔透,蒸煮焖炖后,香味扑鼻。其营养价值较高,肌肉所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铁元素更是让白猪“相形见绌”。

在我们舟山地区,明代嘉靖年间的《定海县志》和清代光绪年间的《定海厅志》都提到本地居民一直圈养的都是“豕”。这种“豕”即指的即是形似野猪的“土猪(黑猪)”。

2024-03-21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39476.html 1 3 时来运转的土猪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