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成杰辉2021年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在此时节中医养生当以防风御寒为主,并配合通阳调肝以顺应阳气初升之势。

1. 穿衣灵活一些

大寒时值“四九”“五九”之间,处于季节更替的阶段,气候常不稳定。冷空气较频繁,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时期,尤其老年人需提高警惕,要时刻注意防寒保暖。

自“五九”开始,天气开始有变暖的趋势,万物逐渐呈现出复苏状态。此时气候时冷时暖、变化多端,因而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灵活增减,切忌气温稍稍上升则减衣过快,围巾、外套等保暖衣物应时时备在身旁,以应对突然的气温下降。

2. 体弱者少出门

年老体弱之人于清晨及夜晚气温较低时段应尽量减少出门,避免风寒猝然来袭。

3. 出门前喝热水

若室内外温差较大,外出前可喝些热饮如热牛奶、热水等暖身,并应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注意保护头面部、颈项部、手足部等裸露在外的部位。

4. 做好腿部保暖,戴好腰围护膝

冬季预防寒冷侵袭至关重要,尤其是膝盖和双脚。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脚部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年长者外出还可戴上腰围、护膝等,以防风寒侵袭腰膝导致“老寒腿”发作。

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对保健养生都有积极意义。特别是那些深夜还在上网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预防寒冷的效果更明显。

5. 定时开窗通风

冬天许多人有关门关窗的习惯,尤其室内常开暖气的家庭,更要注意开窗通风。一般每天开窗通风换气4至5次,每次至少20分钟,当室外风大或气温较低时,开窗时间可稍缩短,若室外无风或气温较暖和,则建议不要紧闭门窗。

6. 吃点辛味食物

大寒时节是风寒感冒的高发时期,味辛性温的食物能起到通阳祛寒、暖中除湿的效果。比如:

生姜有辛温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对风寒束表兼有胃肠不适症状的感冒效果尤佳;葱又叫“肺之菜”,有宣通上下之阳气、辛温开窍、疏通三焦、发汗解肌的作用;香菜、苏叶、花椒等都是味辛性温的药食两用之品,对预防或改善风寒感冒症状均有一定的作用。

7. 按摩风池风府

大寒节气穴位养生以“预防疫病”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风池穴和风府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耳鸣、耳聋、落枕、神经衰弱等。

风府穴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等。

8. 锻炼不宜大汗

寒邪最易损伤人体心肾阳气,大寒节气养生仍然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藏”就是不能过分消耗。

宜早睡晚起,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活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注意避寒,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做好热身,运动不宜大汗淋漓。锻炼后要及时穿衣保暖。

2024-01-24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23878.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