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雨凝 通讯员 沈鑫)“图书馆的配备越来越齐全了,孩子经常来这里自习、借阅书籍。”市民王女士每周都会陪孩子一起到普陀图书馆阅读学习,她说,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智能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她和孩子都渐渐爱上了阅读,养成了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普陀图书馆荣获全国一级馆称号,这也是普陀图书馆自2012年参评以来,第四次获此殊荣。据悉,该评估定级工作每4年开展一次,这也是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综合实力的一场“全面体检”。2023年2月,普陀图书馆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接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估专家组实地评估和随机抽查,并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日前,记者走进普陀图书馆大厅内看到,AR互动百科、数字党报一体机、图书智阅一体机、24小时自助借还机等智能设备,可满足不同年龄层读者的阅览和学习需求。孩子们只需在数字化大屏上轻轻滑动指尖,就能迅速了解生物、历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拓展视野,丰富认知。馆内还设有少儿借阅室、参考资料室、多媒体阅览室、综合借阅室、盲人阅览室等不同阅览区域,为不同人群提供安心舒适的阅读场所。此外,图书馆二楼还设置了母婴室,并配备了摇篮、盥洗盆等相应设施。
近年来,普陀图书馆不断加快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各种新型媒体平台、新型智能化阅读设备、新型的阅读空间,让更多的读者享受到阅读的便利与快乐。“市民们还能通过‘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平台进行报名,参加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等。”普陀图书馆办公室主任乐盛凯介绍道。
据了解,普陀图书馆馆舍面积0.56万平方米,藏书总量41万余册。目前,在我区各镇、街道同步建有图书馆分馆7个,村(社)综合服务中心图书室105家,农家书屋69家,城市书房8家,驻军、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地图书流通站13家。长期以来,普陀图书馆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不断通过构建覆盖全区的总馆、分馆及农家书屋、城市书房、图书流动站,建立了一套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普陀图书馆下属的8家城市书房中,位于沈家门滨港路235号的沈家门渔港文旅驿站(岛与书房)是一处集旅游咨询服务、城市书房、休闲娱乐、渔港文化展示、互动交流沙龙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服务综合体。驿站内藏书涵盖散文类、小说类、综合类等多个领域的3000余册书籍,并具备旅游资讯服务、便民服务、文创产品推广等多重功能。
“我已经退休了,就住在沈家门渔港文旅驿站附近,平时常过来坐坐,看看书、看看风景,有时候和年轻人讨论些流行的社会话题,很开心,这里文化气息特别浓厚。”市民陈阿伯说,他非常喜欢老渔港边这间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式建筑。
2023年,普陀图书馆结合春节、世界读书日、端午节等特定时段,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展览及阅读推广活动473场,分馆及城市书房开展莲洋沙龙68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开展各类儿童阅读活动52场;助力“小岛你好”共富行动,开展各类送展览、讲座下海岛152场次。
“今后,图书馆仍将以‘区域协同,共建共享’为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推进品牌阅读的发展,配合‘15分钟文化圈建设’及‘小岛你好’项目,将‘全民读书节’‘文化大展厅’和‘人文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做细、做深,并孵化更多小品牌,以更灵活的方式送到海岛、送去乡镇、送入文化礼堂,全面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助力现代化新普陀建设。”普陀图书馆馆长傅欢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