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叶梅 通讯员 徐萍波
9月1日上午,舟山市“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普陀举行,现场会上,普陀做法、普陀经验亮点频出。
新风徐来,文明花开。当天,在沈家门滨港路的城市阳台上,市民用手中的画笔将一港两岸的美景绘于画板上。“大胆发挥想象,上色的时候尽量选择油亮出彩的颜色。”志愿者、普陀渔民画作者蒋德叶在一旁细心指导着。
“这是普陀区设立的首个镇街道、管委会级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服务渔嫂渔娃为主要定位。”沈家门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站内分“渔娃童世界”和“渔嫂心港湾”两个区域,定期举办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场地更美了,活动更丰富了,大家的参与热情也更高了。”渔嫂陈志飞如今已是文明实践站的常客。
放眼普陀,如今这样的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遍地开花。近年来,普陀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将“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建设作为推进全域文明、实现精神共富的重要抓手,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系统布局,按照“区级统一部署、镇街协调推进、基层多点开花”工作布局,构建了 “1+10+N”组织架构:“1”即在区海洋渔业局设立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总站;10即在10个镇、街道、管委会全部设立各有侧重的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N即在全区建立75个渔农村文明实践点,在舟山国际水产城、普陀农商行等涉渔单位及120艘“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号”上设立特色实践点,通过构建海陆联动体系,促使文明单元百花齐放。
文明,贵在养成,重在实践。在探索文明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区立足渔区产业特点和人文特色,引领“渔”字号文明实践,推出了“文明渔船领航蓝海”五大行动,在每年的“最美普陀人”中增设“最美渔民”推选专题,今年已选树出7名“最美渔民”,出台了一系列礼遇措施,在时效激励中倡导美、引领美。
当天,记者登上停靠在普陀区渔政码头的浙普渔68567船,张贴于船头的“普陀区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标识映入眼帘。船舱内,船员文明倡议、图书漂流驿站、“千帆治塑”志愿服务队展示角等文明元素随处可见,展现出独特的海上文明风貌。这些“引领号”在引领文明、带头生产、倡导环保、守望互助、守护平安等方面做示范、当模范,编织出文明实践的海上网络。
在舟山国际水产城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随处可见“讲文明树新风 创星级电商市场”“争做文明经营户”等文明宣传标语,绿色直播、诚信经营、志愿服务是这个实践点的文明“风向标”。近年来,水产城倡导绿色直播文化,打造公共直播基地,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不定期开展诚信经营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专项检查,规范电子秤使用,发放《诚信经营倡议书》,积极倡导商户树立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待客的良好风气。
此外,我区坚持“需求导向、群众首创、博采众长”的工作思路,培育汇聚了一大批各有所长、群众热捧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银发好网民”为海岛老人免费拍摄金婚纪念照,网络义工协会手把手辅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一修哥”主攻家电维修,爱帮义工免费上门磨剪刀菜刀……针对准入门槛高的志愿需求,区级总站牵头组建成立了“心航之家”渔民心理疗愈、“海上老娘舅”海事纠纷调解等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过去一年,各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2560余场次活动,服务群众18.67万人次。
如今,一个由“政府+社会+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的文明实践“海上矩阵”正在加速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一艘艘传递海上文明的领航船,一支支践行文明的志愿团队,正不断助力文明繁花海上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