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第一次翻越长坑岭

□力女

我在虾峙岛任教12个年头,教过小学、初中、高中。现在退休了,时常回想起在虾峙那段任教时的时光,回忆的闸门一开启,首先就会想到的是第一次翻越长坑岭的情景。长坑岭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消逝。

1968年12月,舟山师范学校毕业的我由当时的普陀军管会分配,到虾峙黄石公社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报到。

我从来没去过虾峙岛,头天晚上乘南岙渔船便船到虾峙庙湾,在一位同学的舅舅家宿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去黄石公社革委会报到。黄石公社往哪儿走?俗话说“路在嘴巴里”,于是,在大岙沙头向一个渔民模样的人打听,他很认真给我指点,并且提醒说,到了南岙底一座水库过后,便是烂田墩,有岔道要往右手第一条路往上走,再翻过长坑岭就可以到凉湖,黄石公社革委会就在那里。我在心里画上了简单的路线图,向他道了谢,便挑着行李向黄石公社革委会出发。那时虾峙岛没有公路,更没有汽车,依靠自己的两条腿,向着目的地前进。

南岙村这段路约一米宽,都是鹅卵石铺砌成的,路两边是民众的房屋,穿过南岙就是水库,来到三叉路口,大概就是烂田墩了。我观察到右手边一条是上坡路,其余两条都是向下的,后来才知道一条走向南岙的狗头颈村,一条走向黄石的黄沙村。我应该是走上坡路,气喘吁吁地走上了清凉庵冈,有一段平缓的石弹路,路下有三间平房(后来知道是清凉庵),路边长着一棵大树,放有石凳,我猜测是供来往的路人歇歇脚。

走过清凉庵,呈现在眼下的是一条蛮长的下坡路,这就是长坑岭,一眼望去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感,弯弯曲曲的,路面有鹅卵石也有平面的块石,非常狭窄,只能放下两只脚,由于来往人们的踩踏,石块被磨砺得很光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两人相对而行,需要侧身或者一旁相让。长坑岭故名思义长而且陡峭,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颤。

我第一次翻越这条岭,再则挑着行李向下行走,一不小心滑跌,就会连人带行李滚落岭去。那时岭两边没有一棵树木,光秃秃的,几棵矮小的黑油松零零星星的散布在山头上,在寒风中摇摆着。我只好放慢脚步,小心谨慎,迈一步稳一步往下走,有时路面高低相差很多,从高处迈下低处时,扁担两头的行李会像荡秋千一样晃来荡去。已经是12月份的天气该是凉爽的,但我的背脊沁出了汗水,内衣湿漉漉的,是走热了出汗,还是惶恐而出汗,两者都有吧。来往的行人稀少,碰到上来的人,大口喘着粗气,并且甩开了衣裳。一个人行走,感觉到孤孤单单,甚为冷清。好不容易走下了岭,可是还看不见村庄。

我抬头望了望天空,飘浮着白云,暖洋洋的太阳已挂在空中。挑着的行李换了肩膀,从右肩换到了左肩,急匆匆地往前赶。走了一程上了小山冈,小山冈下是一个小山村,十多户人家,后来知道小村叫“横头鼓”。

我扛着行李站在横头鼓小山冈上,海风拂着面,冷飕飕的,回头望着长坑岭,弯弯曲曲,隐隐约约。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第一次翻越了长坑岭。

此时此刻,我的脑海腾起了波澜,是否继续往前走?在这里工作到退休需要40年,这期间不知道需要翻越多少次长坑岭。我又想:既然选择了教书这条路,就得坚定地走下去啊!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每个人的一生那么长,要走的路有那么多,怎么可能每一条都通畅,总会有那么一两步是坎坷的,如果每件事都尽有完美,那人生可能永远不能做到如意。

我先后在黄石小学和黄石公社中心学校任教小学、初中。1974年至1979年调到虾峙高中任教。这样我在虾峙岛坚持工作了12个年头。

长坑岭,我心中记忆深刻。长坑岭有多长?我请教了周荣耿老先生,他告诉说,有2500米长。

离开虾峙40年了。2019年4月,再次游河泥漕,乘坐的轿车到黄沙冈墩时,我要求司机将车子开得慢些,让我看一看记忆深刻的那条长坑岭,我目不转睛地往车窗外张望下去,山崖下原来一条狭窄绵长的长坑岭被树木和柴草覆盖得看不到了踪迹。

2023-08-11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73783.html 1 3 第一次翻越长坑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