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画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产业经济价值,舟山市政府把构筑“海洋文化名城”明确列入“十五计划”,2001年9月通过了《舟山市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纲要(2001—2020年)》,将舟山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舟山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突破口”,将“文化产业兴旺”作为总体目标之一。2005年9月,舟山市委又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决定》,也将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和生产海洋文化精品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通过海洋文化名城的建设,把海洋文化提升为其主流文化,官方政策的引导使之向文化产业的方向发展,将渔民画作为一种城市品牌形象来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将渔民画的价值作了官方定义,有了政府的支持,渔民画的发展便有了坚实的后盾。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渔民画先后被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第一、二、三批名录。2006年l2月,舟山渔民画被列入舟山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舟山渔民画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同时,文化部门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舟山渔民画”商标,这是向市场运作的新思路。渔民画商标对舟山渔民画本土化、特色化与品牌化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渔民画品牌形象的传播,将充分展示地方形象和特色,有利于渔民画产业化链条的完善。
2006年11月,普陀渔民画被列入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12月被列入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年7月被列入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4年3月,舟普文体广发(2014)2号文件颁发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普陀渔民画保护实施方案,推出了关于出台一套保护方案、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健全一套领导班子、提升一个展示平台、配备一项配套政策等八大措施,在即将发布的《关于促进普陀渔民画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从生产性保护入手,做好保护品牌资源,增强渔民画市场竞争力;建设产业基地,引导渔民画产业集聚;构建销售网络,打通渔民画市场渠道;结合文化旅游,拉长渔民画产业链及加强人才培育,提升渔民画创新能力等具体工作。
在普陀渔民画长期的发展探索过程中,人们深刻认识到,仅靠一家画廊或美术工作室是很难走向市场化的,必须要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进行科学管理,把握住民间艺术价值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必须建立相对稳定有一定规模的民间艺术生产基地。因此,为充分发挥渔民画对我区文化产业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2013年起,除了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主导扶持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的渔民画展示厅、传承基地等场所之外,政府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渔民画家创立渔民画有关的文化公司、画廊、工作室等实体。到2019年底止,普陀区相继成立了东极海潮渔民开发有限公司、舟山蒋老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普陀藤壶美术工作室、普陀绘韵画廊、舟山渔叟创意文化有限公司、普陀虹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普陀渔悦画社、普陀素雅画廊等8家以渔民画创作、渔民画衍生品开发设计制作等为主业的文化艺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