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七百年的舟山“植荷史”

浙江地区栽培荷花是从宋代开始的,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文化之一。我们舟山地区的荷花种植也开始于宋元时期。

元代大德年间的《昌国州图志》里已经记载有荷花。想必舟山群岛与内陆之间隔海甚远,应是有人将荷花的种子或者莲藕带到了这里进行培植。

明代的《普陀山志》记载了“莲花洋”名字的由来:“倭人入贡见大士灵异,欲载归。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惧而还之,得名以此。”这是舟山本土传说中最早提到“莲花”一词的。不过该故事中的“铁莲花”带有神话色彩,并非荷花实物,所以不能佐证我们舟山地区在故事发生的唐代就有了荷花。

我们舟山地区普及荷花种植是在明清时期。观荷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始建于明代的宝陀观音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为普济禅寺),寺中有东西两池,一齐被称为“海印池”,占地十五亩,池水源自于山泉,水中常年种植荷花。盛夏傍晚,嗅荷赏月,相当惬意。正如清代奉化籍文人邬景曙在《莲池夜月》一诗中描述的:“水满波澄月色明,幽香遥拂晚风清。”

清代光绪年间的《定海厅志》援引《普陀山志》记载了海印池的荷花:“普陀山荷花红白皆千瓣,盛时多有五色并头者,以海印东西二池为最盛。”此外,书中还介绍荷花未开的花苞叫作“菡萏”,盛开的花朵叫作“芙蕖”,茎叶才叫“荷”,其中最香的是白色花瓣,叶片越多的荷花反倒越不结实。它的根茎“藕”源于形容两人并肩而耕之义的“耦”,藕“月生一节,遇闰辄益一节”。而细嫩的莲心胚芽“有青为薏,味甚苦”。

这本地方志记载了普济禅寺在清代曾进贡莲子。这与《清朝汉文硃批奏折目录》所载的普济禅寺通过杭州织造官员向皇帝进贡白莲子一事相吻合。鄞县籍文学家全祖望和清代定海第一位进士陈庆槐都因此为这种“洛伽莲”赋过诗:“洛迦莲子青翻瑜,五色连枝饫香腴”“莲子香清忆普陀,锦函贡入上方多”。进贡莲子一事持续到光绪年间,直到山僧化闻奏请免贡这才作罢。但从中可以见得,海印池中的莲子既然能作为“贡物”,必有独到之处。

如今我们普陀的荷花种植多见于公园、社区造景和农田边。例如东港的莲花洋公园、六洋山新村以及鲁家峙、展茅的部分水塘。这些粉白荷花的花期较长,从每年6月下旬可以一直持续到10月份。

2023-07-04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67690.html 1 3 ●七百年的舟山“植荷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