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杰 通讯员 朱晓莉)日前,区海洋与渔业局开展大黄鱼增殖放流行动,700万尾大黄鱼鱼苗成功放流至普陀莲花洋海域。至此,今年我区已完成海蜇、曼氏无针乌贼、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计划还将组织开展条石鲷、黑鲷、黄姑鱼、日本对虾等多个品种水生物的增殖放流行动。
当天上午,在六横周边海域的鱼苗临时养殖基地,针对即将投放的大黄鱼鱼苗,工作人员首先进行抽检、计数、测量,确保鱼苗健康后,运往活水放流船上。当天下午,船只到达预定海域,一桶桶银光闪闪的大黄鱼鱼苗,顺着滑槽流入大海。经过30分钟的放流作业,700万尾鱼苗成功放归大海。“此次放流的‘岱衢族’大黄鱼鱼苗经过严格挑选、培养,体长控制在5公分左右,生长状况、活性良好,符合增殖放流条件。”现场工作人员说。
“增殖放流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的重要措施。”区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科科长郭启滨说:“我区经过多年的伏季休渔、增殖放流等工作,大黄鱼,乌贼等水生物捕捞数量正在明显增加。”
据悉,从2005年至今,我区已连续18年开展人工增殖放流行动,有效促进了渔业增产、渔民增收,切实保障了全区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延续。下步,区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将不断强化休渔期非法捕捞查处力度,双管齐下保护全区渔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