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普陀鱿鱼产业的 发展和制衡

自2000年前后,我国开发西南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鱿鱼资源以来,如今已有20余年。2020年,舟山渔船在这两个海域的鱿鱼捕捞量达到30万吨之多,占到当地鱿鱼捕捞总产量的40%。纵然捕捞数量可喜,但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产量已与之前无法相比,呈现严重的断崖式下跌。而捕获的大鱼所占比例也处于30%不到,之前一般占到捕捞量的一半。其中,东南太平洋的一汛产量更是直接下降了将近50%。

鱿鱼资源多年呈现急剧减少的态势,引起了我国渔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9年10月,中国远洋鱿钓发展30周年总结大会暨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我市召开,正式提出积极支持制定鱿鱼休渔期和休渔区管理措施。2020年,农业农村部更是派员到我市征求公海休渔意见,认识到公海休渔重要性的远洋渔业企业主一致表示赞同。

当年7月1日起,我国首次在西南大西洋公海、东太平洋重点海域开始试行为期3个月的自主休渔,这也是全球第一次在公海提出自主休渔养护的国家行为。今年,我国又首次在印度洋北部公海海域试行自主休渔。自此,我国远洋渔业作业海域中,所有目前尚无国际区域性渔业组织管理的公海海域(或鱼种)均已纳入自主休渔范围。

可喜的是,2020年首次公海自主休渔以来,在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自主休渔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一直没有发生过违规行为。而根据相关科研机构的检测分析,休渔海域的鱿鱼胴长组成及生长发育情况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和改善,鱿鱼资源总体情况逐步好转,单船产量也较之前有所提升。

此外,远洋捕捞而来的鱿鱼作为大宗商品,其价格始终不稳定,出现过暴涨暴跌情况,深层次的原因是供应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失衡。

鱿鱼这种生长周期仅为一年的海洋生物,容易受到气候、食物、前一周期的捕捞量等多方面原因影响而造成产量骤减,导致价格大幅上涨。反之,增产也会导致价格暴跌。

当然,捕捞、运输、加工、销售环节上也有可能会出现失衡。一旦利润有所偏重某个环节,就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收入。同时,产业链不完整、后勤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出口企业外销订单减少和国内市场的局限性等因素同样会抑制相关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普陀认识到了鱿钓企业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要组建联合销售组织,根据运费、柴油、船员工资等生产成本进行测算。在这些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行情适当盈利,进而定价销售。

由此,2018年,普陀成立了舟山同心远洋渔业合作社,由区远洋渔业行业协会牵头、服务、监督,各远洋企业及传动共同组织、实施、管理。实际操作过程中,联合组织中的各成员将鱿鱼卸入指定的冷库,统一销售。由该组织全程掌握鱿鱼销售动态、合理制订销售价格,负责统一销售,销售款项统一进账。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帮助成员企业提升了经济效益和产值。

2021年,舟山远洋渔业协会也为此综合考虑当年秘鲁大鱿鱼产况及贸易进口、市场加工销售状况和鱼货实际生产成本高低等多方因素,出台了秘鲁鱿鱼新品三大件销售行业指导价,后续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变化作出更新调整,及时遏制了行业内可能产生的非理性抛售行为。

据舟山远洋渔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市在2021年的鱿鱼加工企业达到了近100家。其中规上鱿鱼加工企业60家左右,鱿鱼原料加工约为15万吨左右,加工产值32.35亿元,占比全市远洋水产品加工总值的47%。其中出口到日本及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加工鱿鱼原料约为9万吨,鱿鱼出口产品4.5万吨,出口产值约12亿,同比增长近40%。舟渔、兴业、富丹等普陀当地加工企业名列三甲。

然而,作为“中国远洋鱿钓第一市”“中国鱿鱼之乡”,舟山还亟需认识到与北方沿海地区的加工产能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2-12-14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98987.html 1 3 普陀鱿鱼产业的 发展和制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