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日夜坚守筑牢普陀“防线”

——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管理团队工作纪实

□记者 励佳

11月19日凌晨时分,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大厅和办公区域灯火通明。“大白”们分工合作,提醒人员戴口罩、行李消毒、信息登记、核酸检测、进入隔离房间……在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接进一位密接人员全程只需要3至5分钟左右,这套流程对工作人员来说已如同“肌肉记忆”。

目前,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已经运行约8个月,累计线上管理解除8579人次。全体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奋战在防疫一线,齐心协力推动这个庞大的隔离中心精密、闭环运行,为全区、全市阻断疫情传播链,筑牢防疫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工作人员中,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的医疗负责人、蚂蚁岛卫生院副院长周丰手拿对讲机在人群中穿梭,一边紧盯着各个流程,一边不忘关注每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距离上一次的低血糖脱力没几天,这位“80后”却全然不当回事,“我长记性了,再也不会忘记吃饭了。”

周丰告诉记者,他的“小意外”起源是错过的3顿饭。11月10日开始,我区支援兄弟县区防疫工作,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陆续接进密接人员300余名。在高速运转的隔离中心,周丰全身心投入到人员接入的各项流程中。“只有我们这边顺畅了,密接人员才能减少暴露在外的时间。”由此,周丰错过了10日的晚饭、11日的早饭和午饭,直到下午3时左右,人员接进工作暂告一段落,他才有空走到办公区域歇息。刚脱下隔离服,整个人就松了劲,“瘫”在椅子上起不来。

在普陀医院,周丰被诊断为低血糖。好不容易缓过来后,第一个念头却是:回到岗位上去。“因为一直在接人,第二天要做的工作没有交接好,电话里一句两句又说不清楚,我一定得回去看看。”于是,在因为低血糖脱力大半个小时后,周丰又回到了隔离中心,重新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这只是一件小事,大家都很辛苦,我没什么特别的。”周丰说。

据了解,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共有4幢大楼,分为A、B、C三个区域,可以接收隔离人员1000多名。隔离中心管理人员由医护人员、各镇街道工作人员、酒店工作人员构成,分为综合组、信息数据组、防控消毒组、健康观察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人员转运组、人文关怀组。“其中我们医护人员的数量是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的,最忙碌的时候,3个区域全开,医护人员有30名,所有工作人员大概110名。”周丰告诉记者。

因为担心组织领导工作脱节,周丰、王威等4名骨干医护人员一直坚守在隔离中心,没有轮班。

“我2021年末就到岗,与其他人着手一些中心的准备工作。”王威告诉记者,因为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体量较大,一开始大家没有经验,各个环节衔接并不流畅,经过一次次的磨合,各个分组如今做到了各司其职又合作无间,人员接进流程也越来越完善。

在中心的办公区域,有4块白色写字板,上面分列着4幢楼每个房间的隔离人员信息。“如果隔离人员患有慢性病、有过敏原,或有一些特殊需求,我们也会一并标注,在后续健康观察与服务的时候更精准一些、人性化一些。”王威说。

“自从在隔离中心工作以来,我们就没在凌晨两点前看到过床。”周丰说,“一开始来的时候,就想着要为全区防疫工作尽一份力,现在依然这样想,但我有了更清晰的路径,就是把我手头上的事情一件一件去做好。”

今年,周丰被评为舟山市“最美医师”,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团队被评为普陀区“最美医师团队”。

2022-11-22 ——马峙山集中隔离中心管理团队工作纪实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87986.html 1 3 日夜坚守筑牢普陀“防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