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为鳗鲡目硬骨鱼类的统称,包括淡水鳗和海鳗。其中鳗鲡科鳗鲡属下的鳗鲡,是一种传统名贵鱼类,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鱼类之一。鳗鲡为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完成变态,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又回到海中产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鳗(也称白仔、鳗线)成群自大海进入江河口。它的性别最受环境因子和密度的控制,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会变成公鱼,反之变成母鱼。五代《日华子本草》中已有鳗鲡“生东海中”的记载,《宝庆四明志》卷四有更为详细的描述:“海中者极大,似蛇而色青白,齿钻利。……江湖河中者曰慈鳗,小而色黄。”志书作者虽然还不可能懂得鳗鲡降河洄游、由淡水入咸水的复杂生活史,但却明确记载了鳗鲡可生活于咸淡水中,并记载了生活于咸水和淡水中的鳗鲡各有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宋人陆佃的《埤雅》记载:“鳗有雄无雌,以影漫鳢而生子。”这一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宝庆四明志》反驳说:“今鳗腹自有子,未必皆漫鳢也。”此书编者是从解剖中所见作出推断,似乎并不清楚鳗鲡是从淡水洄游到大海中生殖的事实。康熙《定海县志》卷十一又按所出水域称之为鲛鳗、湖鳗、溪鳗,又说:“冬时飓风初起,木叶落溪水涩,鳗不安于溪潭,随流而出,土人于溪口用网截取之,谓之风鳗,味尤佳美。”这里将鳗鲡的洄游错误地解释成是落叶导致水质变涩的结果,同时将飓风初起时捕获的鳗鱼称之为“风鳗”。
鳗鱼肉质细嫩,味美,尤其是新风鳗鲞,乃是用海鳗科动物海鳗制作的地方名菜。每年腊冬,正是捕捞海鳗的旺季,此时又是西北风季节,选用新鲜海鳗,用温盐水将身上的黏液洗净,剖肚挖脏后,挂在避阳的通风处晾干,便为佳品。新风鳗鲞肉质丰满,鲜咸合一,风味独具,所以很受人们欢迎,民间至今仍有“新风鳗鲞味胜鸡”之说。《宝庆四明志》卷四云:“冬晴鱐之,名风鳗”,首次记载了“风鳗”鲞这一传统风味食品及其制法。
这里的“风鳗”,已是一种独特的加工方法了。宁波三北滨海居民亦食用鳗线,认为“味亦鲜美”。此外,蛇鳗科的箭鳗,细长而腴,产三北海涂,三月间出者佳。清代慈溪郑辰《句施土物志》记载:“生后海,多骨而肥,最大者仅如指,味绝佳。土人烘作腊配酒,名曰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