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生命中有这样一种爱叫无怨无悔,那么,沈家门街道西大社区居民项爱珍照顾脑瘫姐姐项爱珠,用了20多年时间就诠释了这样一种爱。 ——题记
□通讯员 翁盈昌
“我与阿姐本是同胞姐妹,一条藤上结出的果,照顾她我无怨无悔。”今年76岁的沈家门街道西大社区居民项爱珍照顾脑瘫姐姐项爱珠20多年,7300多个日日夜夜从不懈怠。
“阿拉早上6时起床,先帮阿姐洗脸、梳头、吃药,再吃早饭。饭后吃钙片、降压药,打开越剧播放机,让她边喝茶边看越剧。这时,我去买菜。回来给她喝牛奶、吃水果。中午11时30分左右吃中饭,中餐一般两菜一汤。午睡后给她吃根香蕉再听越剧折子戏。下午5时,帮她洗澡、换衣,6时吃晚饭……”寒来暑往,这已成为项爱珍的生活日常。
如今20年过去了,在项爱珍精心照顾下,项爱珠能拄着拐杖在屋子里走走,还能认人。据项爱珍介绍,现在病榻上的项爱珠血压、血糖控制得还好,胃口很好、睡眠正常,还能用左手吃饭……这与刚开始时判若两人。
姐姐高血压中风脑瘫
项爱珍的姐姐项爱珠今年84岁。20年前,丈夫去世。丈夫去世第二年,项爱珠因过度悲伤,突患中风进医院,昏迷15天后,医生硬是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诊断为高血压中风,引发脑瘫。
刚出院时,项爱珠半边身体僵硬冰冷,没有任何意识和知觉,一步都不能动,只能躺在病床上,连洗脸刷牙、穿衣吃饭等生活起居全靠项爱珍一手帮忙操办。
项爱珠苏醒后,项爱珍就将姐姐接到位于沈家门伏虎路自己的家。为了照顾姐姐,项爱珍关掉店门,放弃做小生意,一心一意照顾姐姐。姐妹俩同睡一张床,同吃一锅饭,日夜为伴,形影不离。
帮助姐姐做康复训练
看着躺在床上毫无知觉的姐姐,项爱珍伤心不已。“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如果病情加重怎么办?”项爱珍向医生求助。医生说,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十分重要,而且越早越好,但要经历一个艰苦过程。
如何康复?首先是肢体康复。项爱珍学习推拿手法,不厌其烦给姐姐按摩手脚。后来,项爱珍又推着轮椅送姐姐去医疗机构做康复训练。现在,姐姐的左手能拿调羹吃东西了。
项爱珍说,开始时,亲戚朋友上门来探望,姐姐连亲人都不认识。为了让姐姐认识亲人,她将亲人的照片放大,一张张挂到墙壁上,一个个教姐姐辨认,一遍遍讲述每个亲人的故事,以唤醒她的回忆。她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跟姐姐一起生活是我的福气
七八年后,奇迹出现了。项爱珠能认识家里的亲友,虽然说不出话来,但看到亲友,她会点头,表明她认得。
姐姐爱看越剧,项爱珍买来一台播放机,50部越剧折子戏让她反复看、反复听。看到伤心处,项爱珠会落泪;看到高兴处,项爱珠也会跟着乐。
项爱珠每次下床,都得要项爱珍抱下床。一次,由于用力过猛,项爱珍没有站稳脚跟,两人双双摔倒地上,项爱珠压在项爱珍身上,既推不开她的身,又抽不出自己身,两人只得流泪。项爱珠说,此种情况不知发生过几次,也记不得了。
夏天天热,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生褥疮有所难免。为了尽快医治姐姐的褥疮,项爱珍叫来儿媳妇帮忙,请她配药,下班来换药、打针。项爱珍则帮姐姐多次翻身、拍打背部……
项爱珍说,姐姐只有孤寡抚恤金和困难残疾人补助金,没有养老金,这些费用只够买药吃。姐姐的生活费及日常开支全由她和她的两个儿子负担。“平时只要是我干不动的力气活,儿子有空就会过来帮忙。”项爱珍说。
“邻居们说,姐姐一点也不像84岁,倒像是我的妹妹。”项爱珍笑着说,“我老伴10多年前也过世了,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现有姐姐跟我一起生活,是我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