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梦倩 通讯员 殷思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庭院美、村庄美、田园美、环境美为目标,以垃圾分类、渔农村公厕、渔农村生活污水三大变革为重点,聚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擦亮美丽乡村生态底色,增进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数字应用
农村垃圾“E网扫净”
3月,黄杨尖村周边,金灿灿的油菜花在田里盛开。趁着难得的好天气,不少市民外出游玩,欣赏感受美丽的田园风光。“油菜花开得好,周边的环境也很整洁,照片拍出来都很好看。”市民黄女士一边向记者展示拍摄的照片,一边赞扬道。
黄杨尖村美丽的背后,离不开“E网扫净”应用场景的试行。去年,我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积极建立“一张网格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把积分奖到底”的农村垃圾分类“四个一”制度,打造“E网扫净”特色应用场景,建立农村垃圾“分、收、运、处”全链条贯通的大数据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农村垃圾分类源头可溯、分类可奖、去向可追、过程可控、处置可查。去年6月,该应用在“浙里办”等平台上线,并以展茅黄杨尖村为试点先行开展。目前居民参与率达98.99%,分类准确率由原先的18%提升到77.62%。“接下来,我们将以黄杨尖村的成功范例为基础,逐步在全区各镇、街道铺开,通过垃圾分类助力村居环境改善。”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硬件升级
农村公厕不再“落后”
农村公厕曾是乡村环境脏乱差的缩影。近年来,我区以农村既有公厕为重点,摸排优化布局,围绕设施设备、外观设计、文化文明等进行建设改造和提档升级,实施公厕粪污治理,改造提升了一批功能落后、设施陈旧、有碍观瞻的公厕。2020年至今,我区完成公厕建设改造30座,其中26座获评省级星级公厕(含6座省级示范公厕)。
据了解,为了管好提升改造后的农村公厕,我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所长制和“一牌(所长公示牌)一本(工作日志)”工作规范,形成“三级联动、紧密配合”的所长任职体系。同时探索建立智慧厕所管理系统,推动渔农村公厕建设管理智能化、人性化。其中,展茅街道田园综合体公厕入选省农村公厕新建及提升优秀案例库。
智能管控
生活污水“适得其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区根据海岛地形地貌、人口分布、产业需求、施工条件等因素,分类采用纳厂处理、集中设施处理、户用设备处理、管控治理等治理方式,实现全域精准治理,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
据悉,2021年,我区新增标准化运维设施44个,实现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出水排放第三方委托检测合格率也达到了91%,位居全省前列。我区还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管服务平台,对各镇、街道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远程流量监测、设备控制和数据采集分析,实现了治理端24小时在线智能管控,进一步强化了农村污水治理能力。
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优秀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优秀县区……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普陀为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打好乡村振兴坚实环境基础而做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