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水的故事

□圣钦 力女

生活在海岛的人最怕是干旱缺水,我从小吃够了干旱的苦头。

我老家在六横平峧橘树湾村,是个有百来户人家的畚斗形山岙。村里只有一口水井、两条河。靠近山脚的那口井是上代太太辈时建造的,三米多深、一米多宽,常年水量有半井,碰上久旱无雨井底朝天。两条河,一条是五十米长的弧形小河,很浅,不到一米深,河底淤泥里钻满泥鳅,河面长满浮萍,水很脏;另一条是狭长的小河,两百多米长、两米左右宽,最深处不超过一米半,水还算清,但农民在那里洗刷粪桶,不能作为生活用水。

村里几百号人的饮用水,只靠一口井。久旱无雨时,村民只能在井边排队取水。替家里去排队,基本成了我的工作。排队实在太花工夫,后来就改成水桶排队,因此常常发生纠纷。于是村里派专人管理。取水需要两个人,一人下井舀水,一人在井口提水,根据家里人口,限量供应。

我们家都是我下井,姐姐在井口提水。水井虽然不深,但它的造型蛮可怕,底宽、口小,井壁是凹进的,像大缸,人必须仰天上下井,手攀住石块,脚尖插在石缝里,一步步下去。如果不慎失手、失脚就会掉入井底,井底有乱石,跌下去容易受伤。一桶水要用好几天,用完再取。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六横六个月没下雨,井水干涸,河底开裂。久旱不雨造成饥荒,连草根树皮都挖光了,人们只好背井离乡去逃荒,甚至乞讨求生。我家卖光了家具,逃到郭巨大度塘逃荒避难,吃尽了苦头。

我曾在小湖教过书,小湖的张网货在六横是有名气的,但夏天缺水也是出了名的。我虽是教师,但在生活用水上和村民一样,排队、下井取水。小湖有口井叫“庙井潭”,三米多深,口小肚大。虽然井壁石块缝隙比较大,但井底流出来的水却很少,无法满足全村两百多户村民生活用水。大家想办法解决生活用水,有的翻山到网坑去找水源,发现坑底潮湿就挖潭,用瓢一点一点地刮;有的翻岗到庙石峧河,把泥浆混水取回来,放些明矾沉淀后使用。哪里有水,不管多少、清浊,大家蜂拥去抢水。

杜庄庙门口有口水井,很深,从不干涸。传说与海相通,但井水并无咸味,而且清凉可口。小湖人缺水,没办法只能等到夜间去偷水,农民挑着水桶去偷,渔民摇着舢舨去偷。杜庄人装着没看见,有好心人还在暗地里帮小湖人取水。

1960年,我调到岑山小学。那年缺粮又缺水。岑山驻着解放军两个炮连,用水同样紧张。小学旁有口水井,部队十分注意节约用水,尽量让给老百姓用,还给学校食堂送水。有一天,团部参谋告诉我们,许世友司令员来六横视察,看到岑山炮连战士帮老百姓打水、挑水,称赞道:“旱天用水,先民后兵,做得好!”

当我第二次去小湖学校时,里黄沙的驻军不但打了坑道水井,还建了坑道宿舍,军民共用。小湖村挖了一口“新井潭”,橘树湾村也打了一口坑道水井,两地村民生活用水不愁了。

六横岛民众为解决缺水,艰苦奋斗,兴修水利。据《六横镇志》记载,六横有水库55座,其中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21座,小(三)型水库31座,总正常库容量839.75万立方米。境内有坑道井120口,总蓄水量71893立方米;浅井721口,蓄水量3729立方米。22年间新开凿坑道井6口,总蓄水量80393立方米。河流241条,蓄水容积114.7万立方米。基本上可解除六横的旱情。

20世纪80年代,六横各村装上了自来水。2008年8月,六横在台门大葛藤海边启动海水淡化工程,2010年建成投产,日产5万吨淡水,祖祖辈辈盼望的海水淡化梦想变成了现实。六横人“河底挖潭”“爬井取水”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2022-01-11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92594.html 1 3 水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