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该留的“老物件”还得留

□肖肖

近日,有市民致电本报,称在东港体育健身公园健身器材更新中,普陀园林工程绿化有限公司听取市民建议,保留了个别旧的健身器材,希望通过媒体向他们表示感谢。这件事提醒人们,在普及智能设施的同时,该留的“老物件”还得留。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推进,智能设施迅速普及,智慧城市日渐成型,这无疑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不过,在推广智能设施过程中也不宜一概“喜新厌旧”,应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

就拿健身器材来说,智能化的普及固然有助于增进健身的科学性、趣味性,但对于一些简单器械来说,不一定需要计数、辅助功能。在东港体育健身公园器材更新中,一些老人希望留下2台实用的旧器材,这就很能说明问题。该换的换、该留的留,如此有序更新,既满足了市民对智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又避免了浪费。

智慧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牢牢抓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月30日上午,在区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员的视频调解下,2位身在不同县区的市民化解了借贷纠纷,这是全市首起通过“共享法庭”调解的案件。这样的智能化显然是群众翘首以盼的。此外,城市街头出现的智能公交站牌、智能监管设施以及各种智能服务终端,无不提升着城市品味,方便着群众生活。

但如健身器材一样,在城市公共设施智能化过程中,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老更新迭代。这不但是因为一些功能简单的设施并无智能化的需要,还因为智慧城市建设难以一蹴而就,一大批老人还离不开各种“老物件”。

明明“老物件”用着挺顺手,非要硬生生装上个触摸屏;明明服务员就在一旁,非得让老人抖抖索索地摸这个键按那个键,这样的“智能化”显然偏了方向。

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增进着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此同时,我们的城市依然需要简约的便民设施、温馨的人工服务。如何处理好现代与传统、智能与人工的关系,需要城市管理者的大智慧。普陀园林工程绿化有限公司乐于听取市民建议,在推进智能化过程中保留“老物件”,这一做法值得赞赏。

2021-12-08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81960.html 1 3 该留的“老物件”还得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