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沈苏君 三尺窗口绽芳华

□通讯员 郑吉

“注意看镜头。”“轻轻移动手柄,调整拍摄角度,选择自己的最佳状态。”“好,按下红色按钮。”……这是发生在展茅派出所办证窗口的一幕。窗口工作人员沈苏君正指导着前来办理居民身份证的群众使用“满意拍”设备拍摄身份证照片。

沈苏君是展茅派出所辅警,今年50岁的她,已经在“三尺窗口”默默耕耘了28年。

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岗位,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以热心和专业赢得群众的认可。

一个选择,多年坚守

沈苏君还记得自己刚从事户籍业务工作时的场景。那是1994年,当时的她不过22周岁,与内勤民警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负责居民户口簿等办证业务。平时说不上忙,但也不空闲,总体来说还是很满意的。

但不久之后,沈苏君打了退堂鼓。

户籍岗位看起来轻松,但干起来并不容易。她还记得,有次一名群众因为不符合规定,办理业务未成,就对她无礼责骂。“当时就觉得特别委屈,自己又没有做错,完全按照规定在办事,也向他解释过,但对方就是不依不饶。”类似事情经历过一两次后,沈苏君受不了了,决定辞职,另谋出路。

就在她提出辞职时,所领导的一番话让她犹豫起来:“老百姓是老百姓,咱们的工作就是为他们服务,他们偶尔有几句牢骚抱怨,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现在所里也需要你,你走了,这个岗位就要出现空缺,一下子也找不到人来替代你。”

回家后,所领导的话一直在她脑海中回荡。出于对工作的责任心,加上平时和同事们相处得都很好,她发现自己下不了辞职的决心。

在经过几天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沈苏君退掉了已经租好的店铺,决定留下来。

这一留,就是28年。“这么多年下来,心也大了,再想想也没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只要是真心为老百姓在服务,他们一般都能理解,偶尔碰上几个不讲理的,也就一笑而过了。”沈苏君道。

业务学习,永不止步

办证窗口逐渐扩大、办证事项不断增加、办证从现场实地向网络云端扩展的过程,也是沈苏君不停学习的过程。

1997年开始,由乡镇部门保管的户籍档案向公安部门移交。当时展茅辖区有2.6万多户人口,其中有1万余户人口的户籍档案需要整理成规范的“一户一档”。当时窗口只有沈苏君一名工作人员,她虚心学习、悉心整理,不分日夜加班加点,用2个多月时间最终完成了所有户籍档案的分户归档。

2000年以后,展茅各村开始设门牌号,原先档案上的“组号”全部要改成“门牌号”。沈苏君又开始学习全新的概念,一个人着手一一落实上万册档案的更新。

2005年左右,二代居民身份证开始推行,她又从零开始学习拍摄彩色证件照,学习操作使用二代证常口系统,凭着一己之力,将所有纸质档案输入电脑。

2017年开始,全省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系列云端办证软件开发使用。展茅派出所办证窗口又率先引进驻所“车驾管”窗口,各种系统对彼时已经不年轻的沈苏君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她从来没有以年纪大为由来逃避学习,而是花大量时间来熟悉这些系统和吃透系统操作与户籍制度的关系,毅然挑起办证窗口大梁,成为其他岗员的榜样。

通过不断努力,在办证服务方面,沈苏君成了单位线上线下都精通的“活宝典”。

服务群众,真心实意

“谢谢你们,还特意帮我把居住证送过来,为你们点赞!”这是前段时间发生在展茅街道螺门村的一幕。拿着沈苏君和窗口民警送上门的居住证,来自河南的胡某感谢道。

近年来,展茅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工作生活。为方便他们办理居住证等业务,展茅派出所办证窗口成立“巾帼文明巡回服务岗”,并积极争创省级“巾帼文明岗”,沈苏君就是其中一员。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工作较忙,每隔一段时间,沈苏君和同事就会开展一次送证上门活动。

“用我们的百倍努力,换取群众的十分满意”,沈苏君一直牢牢记着并践行着这句话,真心实意服务群众。

“你们真好,早些年给我办身份证的,那个小姑娘就很热情很和气。今天来办证,你还送我回家。”这是几天前沈苏君在送一位89岁老大爷回家时收到的感慨话。

这位89岁的老人是展茅茅洋新村人,当天,他来查询年龄档案,恰好沈苏君接待了他。查询中,沈苏君得知老人独自一人从茅洋步行来到派出所,担心老人安全,在帮老人办理完业务,和值班民警汇报后,自己开车将老人送回家中。回去路上,老人感动不已,回想起了自己多年前办身份证时的经历,不禁夸赞。

其实,多年前为老人办理身份证的那个小姑娘就是沈苏君。“老伯,你看看我像不像那个小姑娘?”老人仔细一看,这才认出沈苏君,“好!好!好!”老人激动地连连说好。

2021-12-02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80349.html 1 3 沈苏君 三尺窗口绽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