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陌
近段时间,普陀不少学校纷纷推出了“暖心晚餐”“课时银行”等措施,为服务托管的教师做好后勤工作,提供保障。
校门关了,家门却还没开,这是一个长期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尤其是“双减”之后,这个问题更受社会关注。本学期开始,为配合落实“双减”政策,普陀中小学开启了课后托管服务,免去了不少家长来不及接送孩子的烦恼。由政府和学校主导的“校内托管”以“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原则,给了公众一种实打实的“民生获得感”。开学至今,各中小学校的课后托管率明显上升,孩子们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了明显减轻,成效显著。
参与托管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意味着需要教师在校期间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力,对于一些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学校来说,甚至需要教师全员上岗才能满足需要。早上7时多到校、晚上6时多下班,这成了许多教师的常态。对于初中段的教师来说,再加上晚自习时间,在校时间就更长了。
“双减”是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短期来看,孩子“减了负”、老师“增了负”不可避免,可是如果让教师长期的超负荷的工作,既不科学人性,也会最终影响到课后托管的效果,所以如何既能让孩子快乐减负,又能让教师合理休息、愉快上班,需要我们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统筹考虑。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这次普陀不少学校推出的“课时银行”可以说是对这政策的拓展性贯彻,参与晚托服务的教师将加班时间存储起来,让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解决私事。
政策是有刚性的,而管理应该是有温度,刚柔相济方能显现效益。“双减”的路还有很长要走,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而教师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保护好、鼓励好教师的积极性,我们还需要多用心。